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ISIS與文物有什麼冤仇?

http://www.CRNTT.com   2015-03-15 11:10:56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訊/原教旨組織的“文物毀滅史”由來已久,這種行為無疑是對文明和歷史開戰,其初衷是鞏固統治、震懾盟友,起到的卻永遠是集聚仇恨和為淵驅魚的反作用。

  自2月26日至3月8日,ISIS相繼在伊拉克尼尼微省摩蘇爾、尼姆魯德和豪爾薩巴德大肆毀壞珍貴的亞述文化遺址、遺跡,引發一片震驚、憤怒和惋惜之聲。

  亞述在公元前10-7世紀時曾經是兩河流域的“超級大國”,著名的“巴比倫之囚”即由亞述軍隊炮製,亞述武士攻破城池燒殺擄掠的畫面因被當作“豐功偉績”刻在石頭上,至今仍歷歷在目。但亞述的武功畢竟已“人間蒸發”兩千多年,不可能對現實中在同一地區猖獗的ISIS構成任何威脅和挑戰,他們何以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上演“敵在亞述城”的既滑稽、又讓人實在笑不出聲的一幕?

原教旨組織的“文物毀滅史”由來已久

  回顧一下這類原教旨組織的“文物毀滅史”,我們會發現,這種行為是由來已久、一脈相承且遍地開花的。

  當代社會最早引發轟動的原教旨組織毀滅文物行為,是2001年3月阿富汗塔利班悍然炸毀巴米揚大佛的行徑,而塔利班其實自1996年起就開始破壞這座佛像,並毀壞了控制區內其他中小佛像;在索馬裡,原教旨恐怖集團“索馬裡青年黨”(al-Shabab)在索馬裡南部針對當地蘇菲派部落發動所謂“墳墓聖戰”,摧毀了大批蘇菲派祖先的陵墓;在馬裡,和“基地”組織有關係的原教旨極端組織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AQIM)在2012-2013年短暫控制馬裡北方文化名城廷巴克圖等地時,採取了毀滅古跡、發掘古代陵墓等行徑。在這些極端組織被驅逐後,當地文物部門盤點發現,廷巴克圖古城中16座著名古墓被破壞了11座,號稱“不倒清真寺”和伊斯蘭世界中世紀文化中心的津加里貝爾清真寺,著名的泥牆也面目全非,許多珍貴的古代手卷、文物被毀壞。

  那麼這些文物、遺跡,和原教旨極端分子間究竟有什麼冤什麼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