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仇長根論鞏固與深化“九二共識”

http://www.CRNTT.com   2017-03-12 00:40:04  


 
  4、“九二共識”的台灣民意如何定義。嚴格講,“九二共識”的達成,在兩會整個商談過程中確有文件往來證明,這是客觀事實。但雙方沒有簽署任何的文字協議加以確認,這也是客觀事實。但民進黨不能以此為藉口,說台灣民眾不知道什麼是“九二共識”,民進黨也沒有看到有協議或沒有參與商談,故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民意可以引導,不可以誤導。而兩會是兩岸當局授權的民間機構,代表人民商談達成的共識,完全有資格代表民意。兩岸當局應負責任地“為民執政”,代表主流民意做決策和制定相關政策。所以,台灣一般民眾不知道、不清楚或不關心20多年前兩會達成的“九二共識”,並不等於不存在。2005年4月“胡連會”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新聞公報,講到“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同年8月國民黨十七大將堅持“九二共識”列入“黨綱”。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將“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寫入政治報告。因此,“九二共識”是國共兩個執政黨代表兩岸政府和兩岸人民達成的政治共識。

  “九二共識”需要鞏固、發展、深化,為兩岸和平發展“保駕護航”,並為兩岸漸進融合,創造提升的條件

  1、島內己有研推新版“九二共識”的期許。“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提出要“超越九二共識”;洪秀柱質疑“九二共識”要維持多久?走到最後是不是就變成“獨台”?蘇起提到“九二共識”己經到頂,“一中各表”無法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包括“不統、不獨、不武”也愈走愈狹隘,兩岸互動需要一個創新思維、新名詞或新概念。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助教李毓峰認為:“九二共識”的政治模糊藝術,實已難因應當前和未來兩岸進行政治性協商。《中國時報》曾發表文章稱,國民黨更要認清“九二共識”已完成歷史使命,“各表”的兩岸關係並不能確保台灣的有利未來。除上述期許外,島內也有新版“九二共識”的構想。如“一中大屋頂”理論;“大一中”架構;“一五新觀點”等。蔡英文訪美避談“九二共識”,但為了選票也表示,詮釋和名詞的使用問題,可繼續“求同存異”,也算是一種從“高調否定”,變為“低調迴避”。日前,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也承認,是在考慮“九二共識”之外的新共識。因此,島內上述種種論述與期許,可否作為兩岸現階段的一種“過渡”方案,在兩岸既有的政治基礎上,尊重過去已有的默契與合作及良性互動的歷史,共同研究推出雙方都可接受的另類新版“九二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