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如何為維護一中框架開拓更大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7-03-15 00:11:48  


 
  第二,台灣地區現行“憲法”“增修條文”對修改這部“憲法”的程式規定了超高的制度門檻,這為我們藉助這部“憲法”的“一中性”因素框限台灣地區各政黨對待“一個中國”框架的立場提供了“安全閥”。根據台灣地區現行“憲法”之規定,要發動“修憲”,需四分之一“立委”提議,四分之三“立委”出席及出席“立委”四分之三通過,並在公告半年後經“公投”通過方可完成。這一條款對“修憲”門檻近乎嚴苛的規定,充分體現出台灣地區各方政治力量和廣大台灣民眾對修改“憲法”的審慎態度。在兩岸政治對立的背景下,島內大多數民眾均對這部“憲法”中涉及統“獨”議題的條文之修改與解釋表現出極高的政治敏感性。這無疑為這部“憲法”中“一個中國”條款的穩定性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儘管台灣地區各黨派可能依據不同的政治形勢,發表有所區別的兩岸政策主張,但只要台灣地區現行“憲法”文本未作修改,這些主張在台灣地區都不具備法理效力,都不能被認為是台灣當局的官方主張。②可以說,台灣地區現行“憲法”的穩定性,遠高於台灣當局與島內各政黨兩岸政策的穩定性,因而藉助這一資源,能夠在較長一段時間保障“一個中國”框架法理基礎的穩定性。

  第三,目前,台灣地區現行“憲法”已成為島內的“最大公約數”,是否遵守“中華民國憲法”,是否能夠在這部“憲法”確定的框架內活動,成為檢驗一個政黨及其政策主張能否獲得台灣民眾支持的重要指標。眾所周知,在台灣地區政治轉型過程中,島內政治力量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國民黨和民進黨分別立於台灣地區政治光譜的兩端,因而島內的政黨政治更多地體現出一種對立形態。然而,隨著台灣地區政治轉型的完成,在選舉政治“選票極大化策略”③的影響下,各政黨的主要政策主張開始向“中間地帶”靠攏,體現出“趨中化”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台灣地區“根本法”的“中華民國憲法”,逐漸成為台灣地區政治格局中的“最大公約數”。民進黨方面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主動提出回歸“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並以維護這一體制為其執政的目標之一。因此,藉助台灣地區現行“憲法”這一資源,強調其所蘊含的“一個中國”因素,能夠有效打擊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使其在“一個中國”問題上“自縛手腳”,自我限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