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軍紅:中日交流需要情懷

http://www.CRNTT.com   2020-10-18 00:02:29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日本經濟問題專家劉軍紅(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郭至君 徐夢溪)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劉軍紅日前參加由中評智庫與青島東北亞戰略研究會聯合舉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8周年”研討會並發言,他指出,中日之間各方面的交流都需要情懷。

  劉軍紅說,中日之間的交流需要一種理想、浪漫的情懷。這不是心血來潮,回顧1972年以來的中日關係,每當加入情懷的時候,中日關係都是比較好的。

  “我年輕時做過一些科技交流,接待的專家都是七八十歲的日本農業專家,比如蘋果專家、板栗專家、葡萄專家、西瓜專家,甚至是動物專家。其中一位養龜的專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烏龜養殖技術非常好,名聲已經傳到了北京,我很驚訝北京郊區的農民竟然知道他是這方面的專家,而且請他來到北京,這位專家就在北京把最真實的技術傳授給了當地農民。還有一位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系的葡萄專家,有中國江蘇的農業代表到日本去和他學習有機農業,這位葡萄專家慷慨傳授經驗,介紹了有機農業的方法。我接觸到這樣的一些人,他們都充滿感情地來到北京,不以賺錢為目的,而是帶著情懷進行農業的合作,我認為在這方面中國和日本應該繼續展開。”劉軍紅舉例道。

  “我最近在推動中日農業合作。農業合作帶來的產值比較少,農業產值佔中日雙方的GDP的比重也非常小,但產生的社會效益是難以預見的。農業直接帶來的是農村、農民的穩定,雙邊的農村和農民穩定,那雙邊的文化就是穩定的,是根深葉茂的關係。如果沒有這種關係,中日之間的關係是走不遠的。”劉軍紅說。

  過去中日的經濟合作是利益導向的,這是過去中日經濟合作的基本。但今後這種利益優先、投資導向的經濟合作還能走多遠?我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中國的技術已經達到可以和美國比肩的程度,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很著名的例子就是TikTok(抖音海外版)。那麼今後,中國能夠向日本企業學習的地方可能會越來越少,現實是,在中國的日本企業,或者在亞洲的日本企業正逐漸惰於投資研發,原因是他們習慣了利用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在不需要過多投入時輕而易舉獲利。比如,目前中國國內市場幾乎見不到日本品牌的智能手機,因為日本沒有跟進投資和投入研發。日積月累,日本一些企業就會被潮流淘汰,結果可能出現在引進技術、向新領域投資中,中日之間繼續合作的路會越走越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