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混沌階段 中美如何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22-01-31 00:04:23  


 
  第四要停止經濟的“冷戰”,發揮經濟合作交流的定海神針作用。經濟固然是戰爭與衝突的動因,但經濟一體化亦可成為制約戰爭的動因,經濟合則國家和,經濟鬥則國家爭。美國執意推行經濟科技“脫鈎”、重構政策,在冷戰結束30餘年後重拾經濟冷戰思維,不但有礙人類經濟發展,也有礙人類文明進步,更不利世界和平穩定。

  或許有人對經濟的戰爭衝突制約表示質疑,在關於中美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爭論中,悲觀派的一個重要觀點是經濟聯繫不能防止戰爭,因為一戰、二戰前歐洲各國經濟也是合作交流的。但是,經濟畢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正是因為經濟合作未能阻止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現在更應該探討的是當時為什麼未能阻止,並從中接受教訓;正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未能因為經濟合作而削減其動力,人類更應該深入探究經濟與和平關係機理。比如,一戰、二戰前,各國之間的經濟產業合作分工主要建立在可替代產品的基礎上,A國的產品好、價廉物美,B國就買你的,但B國或者B國的朋友圈不是不能生產。現在的全球經濟分工合作是產業鏈、金融鏈、科技鏈層次的分工合作,同一個產品需要各國分工完成,一國難以獨奏。所以,這種分工合作難以輕易替代,替代必須以經濟遲滯甚至一度程度崩潰為代價。美國推動對華經濟科技“脫鈎”困難重重,包括其國內的跨國公司也反對。更有馬斯克這樣的逆行者,在特朗普的“脫鈎”運動中到上海建立大型電動汽車工廠。新時代的國際經濟科技分工合作,有力制約著國際一體化的逆流。

  最後,要把“負責任的大國”這個要求落到實處,做到言行一致。什麼樣的大國才符合“負責任的大國”的標準?應該做到:有遠見地站在地區和世界和平共處、和平發展的高度,思考處理自己的國家目標、政策和戰略;主動推動建立公平正義的國際環境,包括國際政治的環境、經濟的環境、科技的環境、外交的環境、安全的環境;徹底摒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思維,做國際關係民主化進程的促進者。

  要打破一種固有認知,就是如果沒有大國霸權、沒有“警察國家”,這個世界就會生亂生戰。人類有霸權、有警察歷史已久,近代以來西方世界擁霸權、做警察數百年了,但還是未能解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所以馬克思講人類社會“戰爭比和平發達的早”。豈不哀哉!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國際體系的制約力量也在增強,真正“不文明國家”、“流氓國家”能夠興風作浪的空間越來越有限。反倒是西方大國迄今的霸權和強盜行經,令其他國家深惡痛絕又無可奈何。中美都應該成為名副其實的負責任大國。兩國應該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借鑒、相互合作,這才是人類和平之福,才能走出混沌階段。尤其是美國,應拋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唯我獨尊、國際權力唯我獨享、世界警察唯我獨當、其他國家唯我是從等想法,站到人類文明的道義高地,成為和平發展的建設者。

  在道義上,中國比美國站在更高的位置。美國戰略上的對華“三板斧”,是以維護美國的“獨”霸地位為出發點,比中國的和平共處位階底;美國聯合所謂相同價值觀的國家搞小圈子,在包容性上比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位階底;美國為維護自己、發展自己而壓迫別國,中國發展自己讓世界分享,戰略胸懷也非美國所能比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