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中評專論:台灣工商團體訪陸自救 四大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22-10-27 00:16:42  


  中評社台北10月27日(評論員 林淑玲)多個台灣主要工商團體最近緊鑼密鼓籌備赴大陸訪問交流,這是疫情較和緩後的首批,也是台灣工商界在台海危機四伏後的大動作。台灣重量級企業家除了交流,其實也是自救,台灣官方無法穩定兩岸關係,在野黨也不敢大聲說話,他們用行動表達台灣人民對和平的渴望。

  傳出台灣目前已至少有4個工商團體計劃在二十大後訪問大陸。三三會理事長、台玻董事長林伯豐日前受訪透露,三三會將與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共同組團訪問大陸。傳出還包括工業總會與商業總會,包含了全台最具分量的工商組織。

  過去這段時間,疫情加上通膨嚴重、美國暴力升息、美中對抗加劇、美國制裁大陸半導體、股市崩盤、台海戰雲密布,讓台灣企業界都受傷頗深。讓他們更苦的是蔡政府“逆經濟發展”的抗中保台政策,台灣企業過去這些年主要靠著從大陸賺錢,台灣2021年全年出口4464.5億美元,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1716億美元,人均GDP3萬2787塊美金,如果失去大陸這塊,辛苦可想而知。但民進黨政府卻站隊美國與大陸對抗,制訂種種政策干擾兩岸往來,原本是西向東向通行的工商界成了裡外不是人的夾心餅乾,又有苦難言。

  台灣是政黨政治,民進黨激化的抗中保台搞到不排除隨時都會出事,在野黨理應站出來制衡,或媒體也應發出不同聲音;但近幾年民進黨透過抺紅戰術拑制在野人士,控制媒體,加上手上有豐厚資源可灑,導致台灣幾乎縮到只剩下一種聲音;少有政治人物,公共知識份子勇於站到綠營對立面抗衡他們的抗中害台論述。尤甚者,國民黨大咖政治人物也是躲在中間路線的小確幸裡取暖,不肯站出來與民進黨對撞。

  因此可以看到,多數台灣工商界轉而明哲保身不願與政治有瓜葛,國民黨核心幾已無大咖企業家,過去企業家熱情參與雙十慶典、選舉時表態支持候選人等等現象都不見了,多數人講話小心翼翼以免得罪綠營被秋後算帳。當台灣的政治淪為政黨與個人取得權位的意識形態動員,企業家無法靠台灣的政治來解決難題,他們也就離得遠遠的。

  傳出台灣主要工商團體將在中共二十大後訪問大陸,初令外界有些訝異,民進黨肯定是不高興;但可看出企業界這次是態度低調,行動堅定。至少有幾項理由他們必須走這趟,一,目前正值美中激烈對抗,美國無所不用其極要阻礙中國發展,甚至想在台灣發動戰爭來拖垮中國,民進黨政府也無限上綱配合;台灣企業家要表達他們不會盲目站隊美國,參與所謂的抗中保台,因為兩岸都是他們的家。

  二,台灣官方對美國挑動台海戰爭前呼後應,只備戰不避戰,台灣企業家用行動表達不認同。台灣現在的主旋律是反兩岸交流,方方面面皆是如此,主流工商團體訪陸不論是視為給政府施加壓力,還是讓台灣民眾有感,多少都能帶動對兩岸關係正向氛圍。

  三,跟據台灣“金管會”證券期貨局統計,截至2022年第2季止,上市公司679家,上櫃公司519家,合計1198家赴大陸投資,占全體上市(櫃)公司總家數1657家之72.3%。由於台灣絕大多數重量級企業都在大陸有生產基地或市場,大陸好,台灣企業才會好,台灣民眾才能受惠。就像最近美國開始制裁中國半導體,台積電被美國勒住脖子開始被砍單,只能要求員工多排休度小月,股價已從高點瀕腰斬。在這亂局中,台灣工商界必須要爭取大陸支持,穩定生產與市場,才能照顧台灣眾多的員工與股東。

  四,甚而,台灣工商界讓大陸高層領導與民眾看到,在民進黨抗中保台的喧囂聲中,冷靜的台灣人追求民生福祉的理性態度,有助於穩定台海。

  在台海的兵凶戰危中,台灣企業界能勇於發出渴望和平的理性聲音非常重要,他們要成行不容易,絕對值得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