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尹錫悅試圖擁核?走險棋

http://www.CRNTT.com   2023-07-28 00:03:50  


 
  在俄烏衝突發生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發展,歐洲的格局變了,全球的格局也在變,亞洲和東亞的格局實際上也不得不變。尹錫悅上台後改變了文在寅的路線就是變化的一個重要標誌。朝鮮半島原來“棄核”的“五對一”格局也隨之變化。美國與俄羅斯的對抗上升為首要地位,同時美國也加大對華遏制力度,拜登繼續了特朗普與金正恩和談破裂之後的對朝壓制路線,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但恢復了特朗普曾經叫停的美韓聯合軍事實兵演習,而且構築“美韓日”三邊軍事同盟,對平壤升級軍事威脅。在這種新形勢下,不少亞洲觀察家都認為,中國可能會改變對朝韓“等距離外交”的政策,要“以朝制美”;對東京岸田政府熱衷加入美國的對華包圍圈,也必然增加反對力度。然而,實際上,北京還是從本地區安全與發展的大局出發,非常耐心勸說日韓不要一頭走到黑,完全被美國當槍使。遺憾的是,尹錫悅似乎完全失去獨立自主性,美國叫他往東他一點也不敢往西,他對華不友好路線,不但體現在朝核問題上,而且在台灣問題,在晶片技術等方面也都甘願被美國當槍使。甚至進一步滑向如同日本一般的成為美國遏華的印太戰略的鷹犬。

  四、美韓美日軍事同盟

  構築新的“美韓日”三邊關係,核心是要使原來兩個分別獨立的美韓軍事同盟和美日軍事同盟合體,這是拜登政府發展“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尤其在俄烏戰事之後。在歐洲,美國強化北約對抗俄羅斯,事實上美國加速北約東擴就是俄烏戰事的導火索。那麼,在亞洲,美國更視中國為未來最大的威脅,需要強化特朗普留下來的“印太戰略”。需要強調是,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是日本的安倍首先提出而被美國政府接過去,印度成為這一戰略的重要的“一頭”,日本是“另一頭”,可是俄烏衝突發生後印度因為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和現實利益的鏈接,並非完全聽美國的,相反顯示美國“難以扳倒”的獨立性,既不在政治上譴責俄羅斯,更是加大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得利。同時,新德里還明智地修復與北京的關係,沒有因為邊界的糾紛而滑向谷底。故此,實際上使美國的“印太戰略”大大削弱。這,也就逼得美國不得不將重點轉向美韓美日軍事同盟合體。

  然而,美韓美日軍事同盟合體,存在結構性矛盾。如果說當下的尹錫悅政權是“媚日”的,實行的是對日“屈辱外交”,那麼,他的前任文在寅則是反日的。文在寅任內,二戰強徵勞工賠償問題,韓國的最高法院判決韓國被強徵勞工勝訴,支持4名二戰時期遭日本強徵的韓國勞工的索賠權,判決涉事日本企業向每名原告賠償1億韓元(約合8.8萬美元)。其理由認為,日方駁回原告請求的依據是以日本1910年至1945年對韓國的殖民統治合法為前提,這有悖於韓國憲法。大法院認定,韓日之間1965年恢復邦交正常化時簽署的協定並不妨礙個人索賠請求權,同時認為涉事日本企業新日鐵住金公司對其前身企業的賠償和債務有法律責任。但是,當時的日本政府不接受,仍然認為日本對韓國的二戰賠償問題已經解決。之後,日本還對韓經濟制裁,對韓國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可是,到了尹錫悅手裡,問題突然戲劇性解決,尹錫悅承諾賠償由韓國大企業支付。於是,韓日領導人互訪以及軍事合作接二連三發生。甚至,韓國也一改對日本排放核污水堅決反對的立場,派出代表到福島核電站視察,為日本排放核污水背書做準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