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應爲國際金融秩序重造做準備

http://www.CRNTT.com   2009-01-09 15:54:54  


經過30年改革開放,中國已經發展爲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外匯儲備。
  中評社北京1月9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載文“中國應爲國際金融秩序重造做準備”,文章說,此次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已經影響到中國經濟,爲了避免日後再遇到這種“過山車”式的劇烈動蕩,中國應該參與改革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力求從根本上維護經濟的平穩運行;同時,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再造也難以成功。全文如下:

  中國在此次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中受到不小影響,一系列問題困擾著上至國家决策者、下至普通百姓,而所有相關問題都與國際貨幣體系、國際收支和匯率制度相關。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發展爲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外匯儲備。此次突發國際金融大動蕩之後,中國進出口總值仍超過2萬500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65%,說明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達到超高水平。在這個背景下,去年開始,沿海一帶出口企業顯得難以承受人民幣匯率上浮之苦,外儲也由于美元貶值而嚴重縮水。加上中國爲平衡國際收支而日益增加的海外投資,被金融泡沫卷走的儲備已超過萬億。 

  在宏觀經濟方面,人民幣至今不能完全兌換性,外幣流入中國須强制結匯,央行被動發行人民幣,因而貨幣政策不能獨立。以1萬9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所對應的人民幣基礎貨幣計算,累計共被動發行15萬億人民幣,乘以5至6倍的貨幣乘數,使流通中的貨幣達到天文數字。這也就是中國去年先于美國發病,催高股市、樓市的根本原因。 

  參與體系重造的必要性 

  通常來說,一國的財政政策對國際貿易平衡作用較大,而貨幣政策對通脹、匯率和物價水平發生作用。所以,當宏觀决策者面對國內的結構調整和平衡對外貿易時,應當更多利用財政政策,而不是用貨幣政策,更不能用打“匯率戰”的方式來解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