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經濟政策應向目標約束型中期戰略過渡

http://www.CRNTT.com   2009-07-16 11:32:37  


經濟政策需要有所調整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訊/在日前國務院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溫家寶總理表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根據形勢變化,豐富和完善政策,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最終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評論文章表示,在前期的政策刺激作用下,今年中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很可能會達到8%,而環比計算的GDP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就已經達到8%,第二季度的環比增速將達到15%。那麼,今年上半年以投資為主的積極財政政策和以信貸規模超常規擴張的寬鬆貨幣政策,短期內對刺激GDP增長的效果目前已經得到了充分體現。

  要滿足今年GDP增長8%的目標,實際上今年的經濟總量比去年只要增加2萬多億,就可以實現。根據今年上半年接近7.4萬億的新增貸款規模,全年的新增貸款有望達到10萬億,再加上中央財政4萬億投資中今年投放的2萬億,以及各地方政府配套的接近20萬億的投資計劃,把這些加總來保障實現8%的GDP增速要求的2萬多億經濟增量,成本不小。

  但短期正效益明顯的政策,對中期和長期則可能有不同的意義,甚至可能是會帶來負效益。在既有的政策組合下,結構調整的具體政策投入十分有限,也就是說,中國經濟依賴投資和出口的結構性風險,並沒有完全化解,並且在投資總量迅速增加的情況下,結構性矛盾可能有所放大。

  文章認為,今年以來的財政收入表現,已經說明了積極投資性的財政政策不具備可持續性,而根據經驗,超過6萬億的年度新增貸款,可能導致超越經濟需求、催生泡沫的風險貸款。通常,金融業的問題貸款兩年內靠本金歸還利息、兩年後開始暴露為不良資產的規律,則預示著,如果我們不能兼顧政策的長短效問題,美國等中國出口市場在2到3年內恢復進口的預期一旦無法實現,那麼國內經濟在經濟結構及基本矛盾沒有得到調整、高投資和高信貸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會在2年到3年後,迎來經濟的更壞時期。

  日本在基本經濟結構存在嚴重缺陷背景下過度放大的資產泡沫,則給以後的經濟帶來了超過10年的全國性企業和居民的“資產負債衰退”期,代價慘重。目前,中國各地許多2007年的地王在還沒有繳清地價款的同時,新搶地風潮開始出現,參與者已經包括了那些獲得大量貸款的央企集團。

  文章指出,如果選擇在既有的積極財政政策開支規模內,及時轉向結構調整這一目標約束型、有中期戰略意義的政策組合,我們是有機會平穩轉型、讓經濟穩步增長的。現在消費在GDP中占比只有38%,如果用5年提高到48%,意味著每年提升2個百分點,也就是要在既有的消費基礎上每年增加6OOO億到1萬億的增長。我們2003年的農業稅減免和糧食直補,就屬於典型的直接補貼收入、帶動消費的政策。現在,則需要每年實行10個類似規模的實質性補貼收入補貼消費的積極財政政策,比如減免增值稅、建設廉租房、建立農村養老保險等等。在目標約束型的中期戰略政策中,政府有充分的選擇,來實現結構調整和經濟的中期平穩運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