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馬立誠: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0-10-03 08:46:19  


馬立誠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訊/“民主社會主義的信奉者們籲求反對官僚政客,限制政府權力,減少對弱勢群體的稅收,縮短勞動時間,改善工人生活等等。民主社會主義的主張,與馬克思提出的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消滅大大小小的統治者,消滅私營經濟,消滅階級的綱領,有很大區別。”此間《經濟觀察報》日前登載馬立誠的文章“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
”,詳細內容如下: 

  很長一段時間里,民主社會主義(又稱社會民主主義)在中國是負面形象,是 “叛徒”。

  上世紀60年代,中蘇決裂。中國發表 “九評”,批判蘇共的 “現代修正主義”,挖祖墳追溯到民主社會主義和 “老牌修正主義”者伯恩施坦、考茨基,連帶各國社會黨,統統一鍋熬,痛加批判,全面否定,指為馬克思主義的叛徒。從此,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談虎色變。伯恩施坦、考茨基的著作,成為供批判用的內部灰皮書。

  改革開放之後到80年代末,情況發生積極變化,中國陸續翻譯出版了一些民主社會主義的文獻,並發表了一些學者客觀介紹歐洲社會黨的文章,為國人了解民主社會主義提供了新的信息。但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東歐各國共產黨改為社會黨。有人擔心這股浪潮波及己身,再度高調批判民主社會主義。全面否定民主社會主義的 “左”的思潮重新抬頭。當時各地出版了十幾種討伐民主社會主義的書籍,單篇文章更是不可計數。

  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不但為改革開放帶來轉機,也給客觀研究民主社會主義開啟了新的路向。與此同時,各國社會黨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不斷改善。1997年,社會黨的國際組織 “社會黨國際”主席莫魯瓦訪問中國,中共與社會黨關係正常化。民主社會主義的介紹與研究漸漸走上正軌。

  1997年,英國布萊爾率領新工黨上台執政,提出 “第三條道路”的主張,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新工黨1995年的黨章宣布,工黨是一個民主社會主義的政黨。工黨的目標是:公正社會、開放政體和健康環境。一方面,要掃除資本主義的弊病 (分配不公等);另一方面推進社會所有制(但不實行傳統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一時間,中國出現了 “第三條道路”的翻譯與研究熱。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的著作也先後由人民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重新出版,公開銷售,受到讀者歡迎。

  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曲折命運,頗引國人關注。當下,國人對於中國未來路徑爭論頗多,而民主社會主義不管怎麼說也是社會主義,自然引起極大興趣。在台面下,民主社會主義漸漸走紅。

  如此跌宕起伏,波譎雲詭,那麼,民主社會主義到底是何方神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