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緬甸大選:一次裝點門面的選舉

http://www.CRNTT.com   2010-11-15 10:13:22  


 
  缺乏誠意引起少數民族武裝反抗  不僅如此,由於沒有誠意的選舉反而引起了少數民族對虛假選舉後,軍政府“名正言順”地打擊他們感到擔憂,爆發了針對緬甸大選的武裝示威,造成16人死傷,3萬多難民逃亡泰國,並警告稱,如果軍方繼續剝奪他們的權利,“緬甸將會再次爆發內戰”。其他少數民族武裝,也聲張將根據政府軍的反應聯手對抗。
 
  操縱計票結果獲得壓倒式“大勝”  更要命的是,即使這一裝點門面的多黨制競爭,計票結果也被操縱,在7日到10日的計票過程中,不斷傳出各地的做票舞弊醜聞。儘管選舉只與議會四分之三的開放議席相關,結果卻必須保證軍政府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獲勝而且大勝,也就是“80%”支持率。
 
   實現軍人統治合法化的權力遊戲
 
  選舉舞弊確保“合法”組建新政府的資格  依據2008年通過的《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大選後90天內將召開聯邦議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組成新政府,屆時現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權力。難怪這次選舉從參選者資格、投票和計票整個過程都要想法保證議席超8成了,這基本確立了新政府仍會是一個傀儡。
 
  現行憲法賦予軍方終極決策權  而按照緬甸新憲法,儘管緬甸實行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同時還擔任包括三軍總司令在內的國家國防安全委員會主席,但新憲法同時規定,當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時,總統要將權力完全交予軍方。這意味著,軍隊最高統帥仍享有極高的決策權。從這一串貌似合法的民主的權力遊戲來看,繞了一個圈子之後還是回歸原點。
 
  包裝和粉飾過後,回到軍人統治原點  一直在變換黨名的緬甸軍政府,曾經從1990年的“恢復法律與秩序委員會”變為“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再變為今天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雖然不善於治理和民主建設,卻從來都善於包裝和粉飾,就像丹瑞大將女兒出嫁時滿身珠寶的行頭。如此荒唐、威權、作秀的“大選”,也終於幫助篡奪上次選舉成果的軍政府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選舉威權,邁入了80老叟穆加貝統治下的津巴布韋和終身大總統查韋斯統治下的委內瑞拉這些個選舉威權國家的行列,除了貽笑世人,還能有什麼真的意義呢? 
 
  民選政府仍然是畫中之餅
 
   縱觀緬甸選舉,在經歷了國際社會的多年制裁、高壓之後,緬甸軍政府炮製出來的這場所謂選舉,不啻為一場政治騙局。儘管還是有40餘個小黨登記參選,甚至有一支本土女子樂隊參與助選,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軍政府控制下的有限鬆動。但對於一場事先安排好的作秀選舉而言,只不過是增加了裝飾性罷了。儘管這表達了緬甸人民渴望民選政府的願望,但對於緬甸來說,現在,只有一個答案是確定的,那就是,曾經的軍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掌控這個國家的政權,而且這個一段時間是不確定的。公開公平普選的民選政府對緬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来源:搜狐評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