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高建文:民主多樣性與未來兩岸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2-04-22 01:01:38  


“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特色民主方式
  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江蘇省無錫市經濟學會理事高建文在中國評論月刊四月號撰文《民主多樣性與未來兩岸政治》,全文如下:

  兩岸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為台灣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但台灣堅持在經貿範疇與大陸交往,2010年,台灣方面提出關於台灣人民的“七項核心利益”說,認為台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並且認為民主是台灣首要的核心利益。

  對於“民主”,政治哲學不同,詮釋不同。眾所周知,議會、議會政治起源於西方,但是,議會政治是否等同於西方政治制度?兩岸經濟關係日益緊密,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台灣方面卻打出“民主牌”,印證經濟方式處理兩岸關係的局限性,那麼,兩岸政治是否必須循政治方式與政治途徑才能解決?“中國特色”的民主能否吸收“議會政治”以解決兩岸政治?

  “社會形態”演進的路徑差異與民主多樣性

  世界各國、各地區各自走過自身的歷史發展道路,社會歷史變遷不盡相同,形成今天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筆者運用“社會形態”概念探求政治制度變遷規律,“社會形態”是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社會整體,“社會形態”概念體現政治上層建築,“社會形態”內涵政治制度,西方與中國政治制度差異的起源,要從西歐與中國自古代至今“社會形態”演進路徑差異中找答案。

  西歐社會歷史的發展,首先,西歐社會經過“從古代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依次更替;第二,資本主義是在西歐社會興起,西歐社會經歷過前資本主義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演進,具體地講,是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演進,而西歐政治上的封建制度,不同於世界其他地區,是“契約封建”,因此得以成長至近代,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由於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封建制度被資產階級議會民主政治取代,政治上實現了統一;第三,在近、現代,西方進入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穩定期,度過歷次經濟危機,並未發生社會主義革命,西方沒有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可以說西方政治制度跟穩定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相關,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形態”決定西方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