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陸學者:台灣經濟已到求變轉型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12-06-23 01:06:58  


 
  再如,對大陸廣告登台一事,台灣當局也顯然出於防備大陸“政治統戰”而拒之門外。殊不知廣告本身既包括產品和產業宣傳,又包含著巨大的商機。對台商而言,大陸的廣告透露出的商機要遠遠大於“政治統戰”。況且就目前來講,還沒聽說有哪一則大陸廣告明顯帶有“政治統戰”的文宣內涵,既沒有向台灣滲透任何政治概念也沒有任何企圖將政治思想強加於台的行為,台當局又何必杞人憂天,自取其擾?

  對海協、海基兩會互設辦事處一事,相較大陸方面積極、開放、務實的態度,台灣方面卻因種種政治考量而一拖再拖,為兩岸經濟合作設置人為障礙。對於大陸方面提出兩岸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受益的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馬當局也以“一國兩制”為由冷言拒之,白白坐視商機流失。

  另外,在台灣經濟體系運行中,政治干預經濟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台灣油電價格多年來“凍漲”就是出於選舉政治的需要而犧牲經濟發展的明證。同時,台灣經濟體制內部還存在經濟管理“雙首長制”的弊端:一方面“行政院長”陳沖要自親掌舵“經濟大船”;另一方面,作為執政當局領導人的馬英九也會出於政治的考量對經濟發展“垂簾聽政”。近來馬當局為趕在“520總統就職”前提高民意支持率,火速出台一連串經濟改革措施,令台灣本已積弱的經濟體不但沒有改善的跡象,相反卻因多方“猛藥”夾攻而雪上加霜。馬當局一方面要寄希望於陳沖“內閣”發揮財經優勢,另一方面卻以政治因素綁架經濟改革,當然會令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陳沖雖深諳經濟改革之道,卻無奈於殘酷的政治現實,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財經內閣”也失去了真正意義。

  可見,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政治綁架經濟對兩岸經濟合作和台灣經濟長遠發展來講都是大害。對此,馬當局應徹底打破僵化思維,真正為兩岸經濟合作和台灣經濟發展撤除不應有的人為障礙,切莫因短視偏安的落後思維而一錯再錯,滿盤皆輸。

  綜上所述,目前的台灣經濟正面臨增長乏力,通脹加大的雙重壓力,已經到了求變轉型的十字路口,不僅考驗著馬當局對經濟調控的駕馭能力,更考驗著如何保持經濟發展後勁的思維和視野。因此,馬當局既要有大刀闊斧的改革勇氣,又要有穩慎推進的務實作風。更重要的是,馬當局必須以積極、開放的心態,以互利雙贏的思維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深化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惟此,台灣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才能具備實現的基礎,“黃金十年”的願景才會有實現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