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大陸學者:台灣擴大國際空間若干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2-07-08 00:22:49  


 
    台灣發展國際空間必須遵循的路徑

  (一)兩岸相向而行,加強政治互信。

  2008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講話時說:“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⑩2009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增強兩岸雙方政治互信。在此基礎上,我們願意通過協商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作出合情合理安排”。⑪

  維護一個中國框架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礎,是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解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基礎。

  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兩岸應該本著建設性態度,積極面向未來,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通過平等協商,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歷史遺留的問題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繼續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凡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都應該大力推動,凡是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都必須堅決反對。

  在解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台灣當局與大陸必須相向而行,如果只是要求大陸釋放善意,而沒有在促進“一個中國”上提供確實可靠的保證,甚至還與最終目標背道而馳,那就會南轅北轍,缺乏可行性。

  (二)循序漸進、個案處理。

  因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是個複雜(complicated)、綜合(comprehensive)、多層(complex)的問題,肯定沒有一攬子解決方案;祇能一個案例一個案例、一步一步地尋求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該由易到難,由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到政治領域,由地區合作到全球性國際組織,積累互信,凝聚共識,防止干擾,在不斷改善關係深化合作的過程中,逐步推進。

  例如,大陸對台灣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如亞行、APEC、WTO和世界衛生大會的處理,原則都是一個,但處理方式不一樣,並且互不為先例。在亞行問題解決後,大陸政府即聲明:“台灣改稱後留在亞行這一模式,對於任何其他國際組織不構成先例。”今後兩岸碰到這方面的問題,祇能一個一個地分別探討解決辦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