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京專家:民進黨還未找到可行的兩岸論述

http://www.CRNTT.com   2012-10-05 00:46:58  


 
   民進黨新主席還未找到可行的兩岸論述

  毫無疑問,凝聚綠色兩岸共識的重大責任已經落在新任黨魁身上,儘管現階段還無法獲知最後的結論,但從蘇貞昌勝選後的一些相關發言中可知,民進黨現階段還沒有找到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兩岸論述,未來有沒有可能出現新的氣象仍然讓人感到困惑和迷茫。在新任黨主席蘇貞昌的相關講話中,外界不僅無法解讀出民進黨未來兩岸之路的積極和明朗,甚至讓預期更多地走向了悲觀。儘管蘇貞昌一度曾經說:“世界在變,大陸在變,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要積極、自信地與大陸交往互動,讓大陸完整地瞭解台灣;民進黨更要瞭解大陸,我們要用對話代替對抗,用互動追求互利互惠,促成共存共榮。③”但勝選後蘇貞昌卻認為,對於民進黨未來的兩岸政策,他當主席只是表達建立討論平台的態度,不是自己下定論,民進黨也沒有必要因為“總統”敗選而非得改變原有的立場④。

  從蘇貞昌辦公室勝選後發表聲明表示將“恢復‘中國事務部’,成立委員會討論民進黨的‘中國政策’⑤”的表述中(並沒有善意地把稱呼改為“中國大陸”或“大陸”),可明確讀出蘇貞昌對民進黨主流思維的堅持和對民進黨既有路線的固守。民進黨未來在兩岸關係方面其內部定位及政治基礎還能否有新的思路和關鍵性突破?仍然讓人覺得充滿變數,方向不明。隨著民進黨主席繼任人選的明朗,蘇貞昌帶領下的民進黨釋放出的任何兩岸相關信息,都緊緊牽動未來兩岸“民共交流”的神經,影響著兩岸關係的互動。在這個內部整合的混沌期,民進黨下一步到底會往何處去,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蔡英文請辭黨主席後,使得民進黨的派系鬥爭、權力整合、世代交替、兩岸政策更加充滿不確定性。雖然這次的民進黨主席選舉創下了68.62%⑥的高投票率,但蘇貞昌以55894張選票贏得黨魁,得票率卻僅為50.47%,創下自1998年黨主席直選以來的黨魁得票率歷史新低⑦。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貞昌如何面對島內的本土議題、兩岸議題、民生議題、清廉議題等相關訴求,並在黨內派系共治的傳統下,展現魄力,形成合力,帶領民進黨走出一條新的可行之路,是其不得不面對的艱困挑戰。綜觀民進黨主席選舉過程中的“台獨”立場和權力之爭,不難看出,儘管敗選後民進黨內部一度出現一波兩岸政策的檢討聲浪,但要實現民進黨的轉型則十分困難。這是因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