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應如何對美國外交戰略轉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1-24 11:20:10  


 
  一是,全球化及自由貿易主義已經並將繼續改變國際政治的遊戲規則。它們讓一個小國,不需要幅員廣闊也能夠強大、受尊敬並成為領導者。她在以新加坡為例時說道,新加坡人口雖然只有美國的六十分之一,卻是其第15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突破500億美元,超過2000家美國公司將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而且每個國家都想跟新加坡做生意,無數的訪客、貨物及資金紛紛湧入這個小島國。新加坡的經驗將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如此緊密地聯繫起來,以致美國不得不對新加坡的安全和穩定十分關注。

  與第一個要素密切相關的第二個要素是,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利用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主義的好處,在過去幾十年裡獲得了長足發展,不斷改寫地緣政治乃至全球政治形勢和格局,重塑了二戰結束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政治以及地緣政治面貌,它的一個實際成果是使得亞洲重新成為全球矚目的新權力中心,中國和印度發展所展示的力量打破了原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的某種平衡,越來越不容忽視。就像希拉里所說的,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與美國相比,在國家綜合實力以及軍事能力上還相差很遠,但它們依靠經濟上的增長在國際上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影響力,尤其是在美國看來,中國在東亞地緣政治領域對美國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戰”,因此,美國必須加強經濟上的對外聯繫以及對全球和利益攸關的地緣經濟的領導,以此繼續維持其戰略領導地位。美國近期“重返亞洲”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正是基於此。

  美國將經濟作為外交優先方向的戰略調整不僅是對外在世界的“應激”反應,更是其內在深切危機感的體現。2008年以來美國在新一輪金融危機中遭到了巨創,“資本主義危機論”再次甚囂塵上,傳統的自由主義和凱恩斯主義似乎對經濟上的困境都束手無策。奧巴馬政府在應對危機方面以民主黨一貫的做法,加強政府對經濟事務的干預,改革稅收政策,積極利用經濟政策工具影響經濟運行,並實行更廣泛的社會政策,增強民眾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與此同時盡可能加強對國內市場的保護,擴大海外貿易和出口,但幾經努力,美國經濟仍然未能完全走出危機,並出現了所謂的“財政懸崖”難題。在自身危機的促動下,美國有更多動機和理由利用全球化和自由主義貿易帶來的海外機會,並加大力度進軍至關重要的亞洲市場,為美國產品和服務尋找買家,也吸引更多國外投資,以此推動經濟復甦和增長,徹底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並恢復資本主義的活力。因此,可以這麼說,希拉里的演講強調經濟將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是美國自身危機提出的根本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