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抗戰時汪精衛背叛出逃後蔣介石做何反應

http://www.CRNTT.com   2013-01-12 11:22:46  


 
  12月16日,日本內閣成立興亞院,其目的在於加強對中國占領區的統治,其總裁由日本首相兼任,副總裁由外相、藏相、陸相、海相兼任。在中國北平、上海、青島、漢口、廣州、廈門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此前2日,蔣因感冒未上班。16日,汪精衛到蔣處探病,蔣當日的日記說:“日本對中國之最後目的雲者,乃滅亡中國之謂也。興亞院成為確定對華政策執行之樞紐者,乃以興亞院為中國之斷頭台。換言之,滅亡中國之總機關也。因此興亞院之成立,中國若要自取滅亡,俯首而上斷頭台則已,否則除抗戰拼命以外,再無第二道路矣。”《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8年12月16日。武漢會戰期間,蔣也曾幻想過以和平方式結束中日戰爭,但從這一則日記可以看出,嚴酷的現實終於使他認識到,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只有抗戰一途。當時,日本特務土肥原約原天津市市長蕭振瀛到香港見面談判,蔣決定不准蕭赴港,對土肥原“堅拒不理”。《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8年12月17日。

  關於汪蔣之間的和戰分歧,汪精衛在出逃後曾於12月23日致電蔣介石稱:“在渝兩次謁談,如對方所提非亡國條件,宜及時謀和以救危亡而杜共禍。”《龍雲轉呈汪自河內致蔣委員長如對方所提非亡國條件宜及時謀和以救危亡而杜共禍梗電之迴電》,《傀儡政權》(三),第48頁。蔣介石認為,汪所言,為1938年1月之事,而在重慶時,則“未有一言提及”。見致龍雲電,《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第1327頁。他在電告他的朋友、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彭學沛時也說:他之所以離開中國,“系因中央不願考慮和議,及本黨有進一步容共之趨向”,故不得不“以去就爭”《王世傑日記》,第455-456頁;參見《張群以接汪自河內電為和平及防共問題以去就爭致蔣委員長之馬電》,1938年12月21日。《傀儡政權》(三),第46頁。。汪所稱“進一步容共之趨向”,指的就是上述蔣介石企圖聯合共產黨,甚至與共產黨“合併為一大黨”的意見。這就說明,汪精衛不僅主張與日本言和,而且反對蔣進一步“聯共抗日”,因此不惜以出走作為向蔣抗爭的手段。當然,汪的出走,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因,他在致蔣電及致彭電中均未說明,這就是,他準備在重慶國民政府之外,另組政府。

【二】汪精衛出逃與蔣介石的反應

  汪精衛在離開昆明時,致電蔣介石,稱:在飛赴昆明途中,因“飛行過高,身體不適,且脈搏時有間歇現象,決多留一日,再行返渝”金雄白:《汪政權始末記》(五),香港春秋出版社,第32頁。。汪走後,龍雲才致電蔣介石報告:“汪副總裁於昨日到滇,本日身感不適,午後二時半已離滇飛航河內。”《重要史料初編》,《傀儡組織》(三),第46頁。到21日,才向蔣透露,汪精衛到昆明後,態度不像“昔日之安詳”,臨行時,才告訴自己,“謂與日有約,須到港商洽中日和平條件,若能成功,國家之福,萬一不成,則暫不返渝。”電中,龍雲還詢問蔣介石:“(汪)在渝時與鈞座切實討論及此否?”

  12月18日這一天,蔣介石原本準備離開重慶,飛赴西安,召開軍事會議,但因得悉當日西安氣候不良,改變計劃。一直到20日,蔣才飛抵西安。21日,蔣在西安主持軍事會議。到晚上,才得知汪精衛私自飛到昆明的消息,當即電汪稱:“聞兄到滇後即感不適,未知近況如何,乞示複。”《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第1325頁。蔣模糊地猜測到汪此行的含義,日記說:“聞汪先生潛飛到滇,殊所不料!當此國難空前未有之危局,藉口不願與共黨合作一語,拂袖私行,置黨國於不顧,豈是吾革命黨員之行動乎?痛苦之至。惟吾猶望其能自覺回頭耳!”22日,蔣介石得到龍雲的電報,這才比較具體地了解到汪此行的目的,日記雲:“不料其糊塗卑劣至此,誠無可救藥矣。”在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內部,汪精衛資格老,地位高,關係多,其出走是具有嚴重意義的大事,蔣開始估計其影響,在日記中特別寫下:“汪去後,對黨政軍以及各地之關係,應特加慎重”,“外交與對敵或有影響乎?”當晚,蔣介石失眠,至次日晨3時才入睡。23日,蔣繼續思考汪出走後的局面:“廣東軍人,是否受汪影響?”“政府內部,受汪影響之人幾何?”他決定,對汪表明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