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希拉里主義落幕?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11:48:18  


 
  但是,中國也是需要敲打和防範的。因為美國才是“太平洋世紀”的領導者。敲打中國的方式,就是“第三邊問題”。 2010年7月,在第17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上,希拉里稱南海的爭議事關美國國家利益。南海局勢從此升級。自那以後,希拉里多次在與東盟國家的交往中挑起南海議題,發起對中國的攻勢。2011年11月,希拉里在美國援助菲律賓的艦艇上公開宣稱“美國將與菲律賓‘站在一起’,與菲律賓‘一起戰鬥’”,從而增加了菲律賓挑釁中國的氣焰。在釣魚島問題上,希拉里也以微妙的態度,適時地為日本“打氣”,甚至表態稱釣魚島問題適用於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第5條。除此之外,在伊朗問題、敘利亞問題和中非關係等問題上,希拉里也多次敲打中國,製造國際輿論,抹黑中國的形象。

  要搭建好亞太的戰略框架、控制好中國問題,希拉里必須挖掘出更多的“巧實力”。除了進一步鞏固亞太地區的盟友關係,希拉里不辭辛勞、穿針引線,竭力拉攏曾經的“離心力量”。2011年11月,希拉里實現了對緬甸的訪問,這是50年來美國國務卿首次到訪緬甸,美緬關係就此出現了戲劇性的變革,撬動了東南亞地區中美影響力的微妙變化。2012年7月,在希拉里最長的一次外交出訪中,她曾繞著中國兜了一圈,實現了其任內第三次訪問越南,同時她還訪問了蒙古、老撾這兩個此前從未去過的國家。在蒙古,希拉里稱美國是蒙古的第三鄰國,希望進一步擴大雙邊合作,並稱讚蒙古是民主政治的楷模。在老撾,希拉里與高級官員們討論“湄公河下游計劃”和東盟一體化的努力。而越南和美國在軍事上的突然親熱,是自越戰結束以來難以想象的變化。希拉里的這一系列“破冰之旅”被視為是美國“重返亞洲”的重要戰略步驟。

  除了拉攏新老朋友,希拉里還需要一個唱戲的舞台。四年來,至少從東盟的角度上來說,美國的“重返”是實實在在的。在希拉里之前,美國國務卿從來都不把東盟放在眼裡。然而,今天,東盟和其他亞太地區的多邊組織是希拉里繪制地區藍圖的畫板。在地區問題中,美國才是領導者和仲裁者。美國要成為領導者和仲裁者,任何雙邊的爭端都必須先擺上多邊的舞台。更何況在亞洲國家的集會上,希拉里有一個最方便的話筒,宣講美國會怎樣帶領亞洲走向未來。

  總體上來看,希拉里的亞洲政策無疑是成功的。相比於四年前,美國在亞洲的存在感大大增強了。可是表面成功的背後仍然埋下了隱患。一是小動作過多,反覆攪起的地區摩擦已經引發了亞洲國家的疑慮和反彈。二是目標游移。美國到底是要通過積極介入、主導的亞洲經濟合作和發展方向,為美國經濟提供復甦動力,還是要通過製造和主導地緣政治糾紛、謀取戰略上的主動?這兩個目標有時候相互矛盾。在中美缺乏政治互信的情況下,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問題並不能得到解決。而且美國逐漸發現,美國低估了中國在周邊地區控制局勢的能力。一番比劃之後,中國在周邊國家眼中的力量優勢似乎更加提升了。不信問問菲律賓總統和日本首相,他們今天比起三年前是得到了、還是失去了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