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要往何處去?

http://www.CRNTT.com   2013-05-11 10:19:19  


因成功的經濟政策,日益自信的安倍漸露出他強硬派的真面目。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訊/“日本對美國來說,會不會變成中國的朝鮮?”這個讓人驚訝的問題,是日本政治學教授山口二郎(Jiro Yamaguchi)最近在談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似乎正把日本帶上極端民族主義時提出的。安倍日益鷹派和修正主義的傾向所引起的嚴厲批評,不單來自亞洲鄰國,也來自其主要夥伴美國,這是頗令人感到意外的。陳有容日前在联合早报撰文《日本要往何處去?》如是说。其文详论如下:

  去年12月上任時,因為擔心大多數選民對極端民族主義的懷疑,和必須贏得7月份舉行的參議院選舉,才能不受牽制地推行他把“和平主義”的日本,改變成“在軍事上讓人尊敬的國家”的目標,安倍一直嘗試掩飾其強硬傾向。此外,因為美國主要報章前所未有地都對其深具民族主義色彩的修正主義可能帶來的麻煩提出警告,安倍也必須保持謹慎,不讓其最重要的盟國感到擔憂。

  然而,因為他大受歡迎的成功經濟政策,正幫助日本擺脫數十年來的衰退,日益自信的安倍看來也正急於擺脫自己所設的桎梏,露出他的真面目。

  這種自信,首先表現在安倍和他的自民黨開始公開呼籲修改憲法第96條。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修改憲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修改憲法第96條,需要參眾兩院三分之二議員的批准,然後在全民公投中獲得大多數支持。安倍要把這個障礙降低到“參眾兩院半數議員的批准”,方便他修改憲法其他條文,尤其是禁止日本參與“任何”戰爭的第9條。

  擔心憲法淪為政府可以隨意修改的工具,日本國內的自由主義者,對自民黨提出的“新憲法”裡的許多“愛國”條文發出警告:建立正式軍隊、進行戰爭的可能性、“愛國”的義務及公民的“責任”比權利更重要。對一些法律專家來說,“新憲法”賦予“公共利益”與“公共秩序”的優先權,意味著許多公民權利,特別是言論自由,可能會因為當局對“公共利益”與“公共秩序”的定義而受到限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