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果戈理到底是烏克蘭人還是俄羅斯人?

http://www.CRNTT.com   2014-03-08 11:02:02  


果戈理(1809-1852),傑出的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成長於烏克蘭波爾塔瓦,當時為沙皇俄國轄地,故一般將其稱為俄羅斯作家。著名作品《死魂靈》、《欽差大臣》。
  中評社北京3月6日訊/2009年果戈理誕辰200年之際,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文藝界、學術界爆發了一場有趣的口水大戰——“果戈理到底是屬於誰的?” 外人看來這場論戰可能有點好笑,但雙方都是認真的,因為關涉到各自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構建”。

  “我覺得,果戈理歸屬的爭議沒有意義,某種程度上講甚至是侮辱,他毫無疑問是烏克蘭的,儘管用俄語寫作”,當時的烏克蘭總統尤先科也參與進來吐槽。 

  俄羅斯政府把2009年定為“果戈理年”,推出系列紀念活動,認為這無疑是一次“弘揚愛國主義”,提升“民族自豪感”的機會,但卻激怒了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4月份,根據果戈理英雄史詩小說改編的電影——《塔拉斯·布爾巴》上映,無疑是當年重頭戲,此片得到俄聯邦文化部的大力贊助。

  塔拉斯·布爾巴是果戈理塑造的一位抗擊波蘭的“哥薩克英雄”,小說沒有特別明確的時代背景,但可推測約在17世紀中期之前,波蘭統治大部分烏克蘭時代,布爾巴是烏克蘭第聶伯河哥薩克的一位領袖,第聶伯河哥薩克與頓河哥薩克曾是著名的兩大哥薩克集團。

  這部主旋律大片開篇時,烏克蘭老演員鮑格丹·斯圖普飾演的布爾巴在暴雨中向衣衫襤褸的哥薩克戰士們發表了一番充滿“俄羅斯愛國主義情懷”的演說,裝備精良的波蘭騎兵正滾滾而來。隨後哥薩克們“為了俄羅斯,為了自由”,勇敢投入戰鬥,如此具有“民族精神”宣染力的鏡頭在電影中比比皆是。

  電影把布爾巴塑造成一個鐵打的硬漢,他的人生辭典里只有“戰鬥、戰鬥、再戰鬥”,“和平與談判”在他看來是“娘娘腔行為”,他率領哥薩克騎兵縱橫馳騁,劫掠波蘭的城鎮和村莊。

  電影中布爾巴演講時倒不像生活在古代烏克蘭的哥薩克,而像“列寧在十月”,如果不考慮技術和時代因素,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以前莫斯科電影制片廠的革命影片,只不過所弘揚的不是“國際主義革命精神”,而是“民族主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