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奧巴馬亞洲行三大看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08:57:27  


 
推動TPP談判進程

  首先,奧巴馬能否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美日兩國就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達成協議,將是衡量他此次亞洲之行是否真正有戰略性斬獲的關鍵點。

  日本安倍政府在2013年1月宣布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談判,這不僅讓TPP多了一個成員國,更重要的是,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力挺奧巴馬政府提出的TPP方案,讓美國實現用TPP來主導亞太地區未來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戰略構想,向前邁出了一大步。TPP不是簡單的亞太地區促進投資與貿易自由化的集團組合,更不是過去10年已經在亞太地區有了重大發展的FTA(自由貿易協議),而是美國著眼於“下一代貿易規則”,用美國國內的市場法則和標準來打造更深層次上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重要載體。這也是美國在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重新獲得規則制定權和規則主導權的戰略性契機。正因為如此,TPP也被公開定義為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經濟和貿易支柱,是美國旨在重新奪回受到中國挑戰的亞太地區經濟和貿易影響力的基本步驟。

  日本加入TPP談判,是安倍政府基於將美日同盟打造成21世紀更為緊密和牢固的戰略夥伴的政治性決定。自日本從60年代末就開始堅守的汽車、牛肉及其他農副產品的國內市場保護政策來說,堅持有限的市場開放度,一直是日本對抗美歐等經濟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日本同意加入TPP,意味著日本在過去50多年的時間內第一次願意向美國全面開放國內市場。對美國來說,這是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在亞洲最具有戰略性意義的成果之一。據美國全國商會的估算,一旦美日正式就TPP達成協議,日本向美國開放農產品和汽車市場,美國對日貿易將增加779億美元,而日本對美貿易將增加1180億美元。兩者相加,有可能為美日貿易平添近2000億美元的增額。這對美日經貿關係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美日之間即便在奧巴馬即將訪日啟程之前,仍然無法就TPP達成雙邊協議。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基於各自國家市場開放進程中的國內政治因素考慮,不願意輕易鬆口,更不願意為此輕易得罪將受新貿易關係衝擊的國內選民。2014年4月9日,日本和澳大利亞簽署了雙邊FTA。日澳自由貿易協定同樣涉及日本政府敏感的牛肉和農產品。在日澳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之後,原本以為日美TPP協議將變得容易。阻力恰恰更多的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簡單的市場開放度問題。安倍政府擔心肉類等農副產品一下子口子大開,國內反彈過大。

  另一方面,安倍政府也在利用美國急於想和日本達成TPP協議的迫切心態,想要迫使奧巴馬政府在安全與政治議題上讓步。4月21日,美日TPP新一輪對話在東京啟動。不排除在24日美日首腦對話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兩國就TPP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安倍政府事實上也需要TPP的外來衝擊,給“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 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帶來動力。

  TPP原本在2013年年底達成協議,由於美日遲遲無法突破,制約了12個TPP成員國的整體談判進程,再加上美國國內拒絕授予奧巴馬政府簽署對外貿易協定的“快速通道”權限,TPP前景一度黯淡。美日都急需通過達成相關協議來重新為TPP提供動力。即便訪問馬來西亞,說服納吉政府在TPP談判中採取更加積極的配合性舉動,也是奧巴馬此次馬來西亞之行的重要使命。奧巴馬此次亞洲之行的第一大看點,是TPP能否在美日之間、隨後在美馬之間出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