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林躍勤(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國際二部主任、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在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遭遇歐美制裁、國內經濟陷入低迷和衰退背景下,俄羅斯被迫調整長期西向的對外戰略,積極轉向東方,力圖通過深化與東方的合作來彌補與西方合作弱化造成的增長動力的衰減,以穩定市場和增長。作為亞太地區大國,中國自然成為俄羅斯“向東看”中的主角。為此,俄羅斯從上到下都對中國表現出異常的友好,紛紛伸出橄欖枝、合作大單,或者一改以往重大合作中的拖延和限制,如久拖不決的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有效期長達30年、總造價高達4 000億美元、年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合同塵埃落定,東線天然氣合作協議快速簽訂,盧布與人民幣大額貨幣互換交易達成,俄羅斯方面還對S-400、蘇-35等其他諸多懸而未決的重大合作項目放出開啟綠燈的風聲,俄羅斯方面還對參與中國倡導的合作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合建莫斯科—喀山—北京高鐵等重大項目,表示了積極合作意願。

  回溯中俄合作關係,近年來,雖然中俄經貿及其他各領域合作均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一些關鍵領域和重大項目的推進仍步履蹣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俄羅斯方面對深化與中國的重大實質性合作顧慮重重,既想從合作中獲利,又怕被蠶食鯨吞。如對於遠東開發,俄羅斯既需要中國的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等,又怕“黃禍”惹身、利益外流,又如,對於售華先進戰機和導彈,既想要增加軍工訂貨和外匯收入,又怕武裝中國、專利技術被中國克隆栽培了自身競爭對手。因此,在俄羅斯這種矛盾心態下,中俄經貿、投資、軍工、核能、技術等合作一直躑躅不前。

  美歐制裁迫使俄羅斯將國際合作焦點轉向,另辟蹊徑,尋求“西方不亮東方亮”的新局面;而對其東方鄰居中國而言,則出現了千載不遇的拓寬對俄合作的良機。但是,在俄羅斯面臨西方圍剿、舉步維艱處境下,對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還應理性評估:

  第一,俄羅斯轉向東方,尋求與中國更多合作是單為自身解套還是互利共贏? 是僅靠中國還是多頭下注?俄羅斯“向東看”應該不是只向中國敞開大門。2014年8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之後,普京也接踵而至,重申維持和深化與東鄰國家傳統合作關係;2014年11月,朝鮮高官崔龍海訪俄簽訂了很多實質性合作協議;2014年11月24日俄羅斯邀請越南總書記阮富仲訪俄,進一步深化俄越合作以及越南加入歐亞經濟聯盟、南海油氣開發合作和軍工合作等達成新的共識;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普京與安倍商談改善俄日關係和加強合作,等等,這些均表明,俄羅斯“向東看”不是只面向中國,而是整個東方。

  第二,俄羅斯轉向東方是權宜之計還是長久之策?如果西方撤銷制裁或者關係緩和,俄羅斯還會熱切“向東看”嗎?多年談不成的中俄油氣合同突然解決,普京說俄羅斯對外國參與油氣資源開發是很慎重的,但對於中國朋友則一直敞開大門。如果真是這樣,為何十多年談而無果呢?2014年12月初,普京總統在莫斯科機場與法國總統會談,意味著俄羅斯並不想徹底關上與西方對話和合作的大門。西方與俄羅斯的關係很難說會一直僵持下去,雙方關係一旦破冰,中國還會是優先合作夥伴嗎?

  第三,俄羅斯能否認真嚴肅、信守承諾地推進“向東看”方針,特別是與中國的合作?在俄羅斯將來有更大戰略回旋餘地和選擇的條件下,俄羅斯方面會使已經簽署的中俄合作協議保證得到嚴格有效的履行嗎?這些問題都必須充分思考。

  第四,俄羅斯是否有足夠的合同支付能力和擔責能力?外部制裁、國際油價下降(低迷)使俄羅斯經濟趨於零增長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不可避免地導致其盧布貶值、資本外流、外匯儲備減少、國際收支失衡、財政赤字增長以及其國際主權信譽下降。俄羅斯的支付能力、償債能力、貨幣穩定、信譽水平等會大打折扣。2015年到期的俄羅斯債務超過了其當前的外匯儲備,而盧布的大幅度貶值抬高進口商品價格,影響俄羅斯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遏制包括中國在內的商品進口。具體對企業來講,在中俄邊貿盧布使用占優的情況下,盧布貶值,對邊境貿易企業產生較大經營壓力,並使中方企業接受盧布作為結算貨幣的意願降低,後者或被迫提高價格以轉嫁成本,或轉而選擇使用人民幣或美元作為結算貨幣,而這對於俄羅斯企業來說在短期內都是難以接受的,從而產生相互排斥和兩厭的局面。另外,隨著俄羅斯投資實力降低和引資環境惡化,其簽署的巨額油氣國際合同很可能因為缺乏投資和建設更新等停留在紙上。

  可見,一些戰略家和學者對於俄羅斯西向無門的窘境下轉“向東看”提出的一些冷思考是值得重視的:在當前風雲變幻的國際經濟關係中,加強中俄經貿合作存在把中國拖進俄羅斯經濟泥沼的風險,俄羅斯將成為中國的戰略負資產等,顯然是頗具長遠眼光的。

  在機遇與風險並存的背景下,如何部署推進俄羅斯東向背景下的合作,做到趨利避害、互利共贏是中國目前需要迫切考慮的問題。鑒此,筆者提出幾點粗淺意見:

  首先,中國需要綜合權衡,長久打算,不能捲入太深。利用俄羅斯當下困難,貿然照單不誤地收下俄羅斯的發盤以及壓價,有可能讓俄羅斯人覺得乘人之危。而且,中國過度捲入,還會招致蒙古國、朝鮮、韓國、越南、日本等東方國家的不滿,更不用說將引起美歐更大的遏制和擠壓。

  其次,抓住機會,深化中俄合作大的方向沒錯,但中方相關決策部門在利用難得機遇大力推進中俄合作的同時,還迫切需要多點冷思考,不能唯本部門的業績考量而不顧國家長遠根本利益得失,工作再細致點,眼光再長遠點,要從政治、戰略、外交和經濟綜合考量。

  再次,中國需要切實考慮中俄合作的客觀需求、經濟技術能力和經濟成本收益平衡。如修建莫斯科—喀山—北京高鐵項目,這一數千公里的項目是否有足夠的客源?經濟上是否可行?中國與俄羅斯鐵路軌距不同,按誰的標準修?按照俄羅斯的修,中國高鐵技術需要專為俄羅斯重起爐灶再設計、再創新,中國有能力嗎?值得嗎?數千億美元的天文數字投資全由中國投資,中國能承受得了嗎?俄羅斯方面用什麼支付?資金沒有,用未來的資源開發承諾是否可靠,能否到位?不僅俄羅斯財力無法承擔,而且在美歐進一步強化金融制裁的條件下,俄羅斯國內資本外流加速將使俄羅斯進一步失血。

  最後,任何經濟合作必須追求互利共贏。擴大與俄羅斯的合作是我們的長期戰略方針,但我們不能因為對方有求於我而被衝昏頭腦,強壓對方,而必須基於平等互利共贏基礎之上。具體地來說,如未來對抗美國金融制裁以及盧布貶值等不利局面,經過雙方協商可以完善人民幣與盧布匯率直接交易機制,積極推介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支付系統,加速人民幣跨境支付和結算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幣在雙邊貿易中的計價和結算比例,這在盧布匯率極不穩定的情況下對貿易雙方都有利。此外,還可以抓住機會推進中俄自貿區建設進程等務實合作。

  總之,在美歐制裁俄羅斯經濟低迷背景下,俄羅斯尋求東向轉移困境,在情理之中,對於中國而言,既是機遇也是風險。因而,既要積極利用這個機會,也要有理有節,審慎規避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