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不會發生金融風險絕不是唱高調

http://www.CRNTT.com   2015-03-17 09:15:26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訊/3月15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的國務院總理答記者問會上,當新華社和新華網記者向李總理提出:“去年以來銀行不良貸款在持續攀升,影子銀行風險事件時有發生,同時一些地方陸續出現了還債高峰。一方面我們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另一方面金融風險也在累積。”李總理果斷答道:“中國的確存在著個案性的金融風險,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並從中國高儲蓄、地方政府債務、銀行資本充足率及存款保險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說明,有力表明了中國不會發生金融風險。

  中國網刊登財經評論人莫開偉文章稱,誠然,記者們對總理提問,並非毫無根據,當前經濟金融形勢,讓人產生金融危機擔憂應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客觀形勢表明金融風險隱患尚末根除。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數據紛紛下滑,創下新低。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6.8%,回落1.1個百分點;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13.9%,大幅回落1.8個百分點;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10.7%,大幅回落1.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13年新低,社會消費增速創9年新低,工業增加值增速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新低。而目前去產能過剩任務艱巨,房地產、鋼鐵以及其他製造業,庫存較大,銷售疲軟,效益下降,占用著較多社會資源和資金;尤其中小微實體經濟普遍經營不景氣,資金面緊張程度加深,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銀行信貸資金回籠,由此導致了銀行不良貸款總體趨勢上升。據銀監會數據,2014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64%,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29%,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且利潤增速也有所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銀行經營風險。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總額龐大,而隨著房地產降溫,地方買地收入減少,償債能力下降,違約風險加大,引發金融風險可能性尚存。據審計署資料,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10.9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債務2.7萬億元,承擔一定救助責任債務4.3萬億元,去年、今年和明年都是償債高峰期。而目前尷尬現狀是,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月份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819億元,環比減少59%,同比減少61%。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1597宗,環比減少45%,同比減少43%,共成交土地808宗,與1月份以及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六成以上。這說明土地財政越來越難以為繼,地方償債資金來源越來越小,這次萬億地方債置換其實顯示了地方財政之困。且地方債務投資項目普遍投資周期長、回報率低,暫時難以產生較大現金流,也難以形成較強償債能力。

  但我們不能對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現狀持悲觀失望心態,並得出中國發生金融危機不可避免的結論,甚至認為李總理答記者問是在有意掩蓋經濟深層問題、故意唱高調。

  文章分析,從當前看,李總理說到的中國不會發生金融危機的有利經濟因素還是存在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