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後李光耀時代”,新加坡將走向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5-03-25 11:10:05  


 
  回顧歷史,新加坡作為一個被馬來西亞聯邦“踢出來”而“被迫獨立”的國家,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嚴峻的周邊環境。當時,馬來西亞還在新加坡駐扎軍隊,警察是大英帝國時期從尼泊爾招募的,甚至連李光耀個人和家庭的安全都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當時新加坡可謂“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李光耀在其回憶錄中說,當新加坡打算建立一支由新加坡政府控制的軍隊時,曾求助於埃及與印度,都遭到了拒絕。英國正在撤退,美國還不是一個靠得住的戰略盟友,馬來西亞隨時都有可能在種族主義的鼓動下進攻新加坡。就經濟而言,當時新加坡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中轉站,嚴重依賴於馬六甲海峽的航運通道。就是從這樣的起點開始,李光耀帶領著自己的國家步步為營地走上了經濟騰飛之路。 

  在西方政治理論學界,“威權主義”幾乎就是為李光耀和新加坡量身打造出來的概念。新加坡沒有像西方那樣的政黨輪替、競選政治、輿論監督、言論自由等,從而被視為威權主義的典型。在新加坡被視為“東亞四小龍”的1980年代,這種威權主義政治體制帶來的經濟上的成功一度引起高度關注,但西方政治學界談論的仍然是經濟發達之後的“民主轉型”。1990年,李光耀在執掌新加坡25年之後退休,吳作棟接替出任新加坡總理,2004年,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接替吳作棟,出任新加坡總理。這種“父休子繼”更加坐實了西方的“威權主義”批評。 

  作為曾經在英國接受教育的華人,他沒有迷信西方國家正流行的“民主”理論,將整個國家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他甚至斷言,新加坡根本不需要民主制度,“如果新加坡將來搞兩黨制,我會感到十分惋惜”。 

  進入21世紀後,目睹“民主”帶給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混亂,他對流行的西方民主理論越來越不以為然。他說,“有一些人向往多黨政治、輪流執政。他們應該研習一下中國台灣、泰國和菲律賓的例子。多黨輪流執政的結果是更多的腐敗和失職。而且,一個‘自由運轉的媒體’並沒有起到遏制腐敗的作用,雖然根據美國人的‘民主’理論它原本被設計如此。更進一步地,政府的頻繁更替改變,反而阻礙了台灣和泰國的經濟發展,抬升失業率,還造成了政局的不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