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紐約飛鴻:亨廷頓的遺產 地緣政治三人行之二

http://www.CRNTT.com   2015-12-24 00:22:47  


亨廷頓
  中評社紐約12月23日電(評論員 司馬三)生於1927年的亨廷頓於2008年去世,享年81歲。按一般標準,已可謂長壽,但看看年過9旬的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至今仍活躍在國際事務舞台,會見各國政要,在各種智庫論壇上發言,除了佩服這二老的精力腦力旺盛,難免要感嘆亨廷頓英年早逝了。

  亨廷頓雖然生於紐約市,但自從21歲進哈佛讀博,23歲拿到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中間只有從1959年到1962年這3年間回到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其整個人生幾乎都是在哈佛度過的。

  波士頓雖然是自由派大本營,亨廷頓自己也一直是民主黨人,但他的思想和學術研究卻不受自由派“政治正確”觀念的約束,加上在民主黨執政期間,他長期擔任政府智囊,為美國政府全球戰略出謀劃策,因此他的著作一旦發表,經常受到來自左派陣營的攻擊。1968年,亨廷頓出版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與當時流行的“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思潮唱反調。亨廷頓在書中指出,新近脫離殖民統治的獨立國家實際將經歷一種愈演愈烈的社會和政治混亂,民主和自由並不必然會帶來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他認為,當社會動員超越政治機構發展時,新來者發現他們無法參與政治而產生挫折感。其結果便是反叛、軍事政變以及政府失效。該書的結論是: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難免不同步,並不必然導致政治穩定。作為他的名言:“人類可以無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無秩序而有自由”,被認為是在為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以及反動的專制寡頭統治唱贊歌。

  正因為如此,在60年代美國校園學生運動最激烈時,亨廷頓在哈佛的辦公室曾一度被學生占領甚至焚燒;有人還在他的家門上塗鴉:“戰爭罪犯居住於此”。嚇壞了的亨廷頓不得不暫時逃出哈佛,外出避風頭。

  最讓亨廷頓聲名永垂於世的是他另一本書:《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此書籍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4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引起的反響,逾20年而不衰。

  上世紀90年代初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幾乎在一夕間崩潰,冷戰結束,西方民主國家取得壓倒性勝利。一時間,全世界以迷惑的眼光,看著西方國家在飄飄然中狂喜。亨廷頓的學生弗朗西斯•福山於1992年出版了傳誦一時的著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福山認為,共產主義國家的失敗證明人類社會最後的歷史是自由民主的歷史,在自由民主階段,人類獲得了平等的認可,歷史也就終結了。他甚至覺得,此後人類社會這種只有漸進式改良、而無劇烈變動的過程會多少有些無聊和枯燥,會讓人有少年維特之煩惱式的淡淡惆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