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海仲裁案 學者熱議中國在南海應該怎麼做

http://www.CRNTT.com   2016-07-20 00:11:02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康霖表示,仲裁結果聲稱南沙沒有島礁的自然屬性為島,因此也沒有島礁可以主張200海里專屬經濟區,更遑論因為專屬經濟區產生的海洋資源有限開發權。對於越南來說,它的很多油氣田位於它的陸地基線200海里之外,仲裁結果出來之後,這些尤其開發利益也失去了法律依據。

  康霖表示,越南也在謹慎研究仲裁案結果對其本國影響。假設越南不接受判決,這也意味著中越兩國對南海仲裁案在某種程度上達成默契,共同應對菲律賓。從資源開發角度而言,仲裁案對我們有挑戰,同時也可算是一個機遇。

  中國社科院海外法與海洋事務中心主任王翰靈表示,這次裁決壞事也可以變好事。一方面,這次裁決把包括太平島在內的全部南沙地物全部判為礁石,這近乎是荒唐的,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讓很多外國觀察家都很意外,讓仲裁庭本身的合法性問題暴露無疑。

  另一方面,將太平島判為礁石,這和台灣方面的主張也不吻合。這不僅沒能在南海問題上離間兩岸關係,反而讓兩岸可以一致對外。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曉博表示,中國是一個海洋的大國,南海的利益中國必須要爭,但是全球的海洋利益也是中國未來要爭取的。我們反對美國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所做的威脅中國國家利益、國家軍事的活動,但客觀來看,航行自由作為海洋法的基本理念中國也需要堅持。這是任何一個海洋大國的需求,並不是美國的主張就是中國一定要反對的。

  劉曉博說,中國主張的南海斷續線內的海洋面積只有兩百萬平方公里,整個南海的海洋面積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從面積上只占全球海洋面積的0.9%。相比美國,中國海域的先天條件並不具有優勢。中國的海域由北至南被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台灣島、菲律賓列島、馬來列島所包圍,中國艦船想要出海就必須通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海洋水道。因此航行自由對於中國邁出遠洋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海外網的專欄作者高望表示,中國在外交方面,韜光養晦和奮發有為不可割裂。中國對南海問題處理得比較循序漸進,沒有發生特別激烈的外交問題。很多學者提出,中國應該放棄韜光養晦的策略,仿照黃岩島模式對菲占、越占的島礁採取一系列的行動。但是中國後續沒有類似的動作,表明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還是非常克制的,有禮有節,朝著對自己有利的道路,維持南海的穩定。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融入國際社會的層面上,尤其是國際法的領域相對比較滯後。中國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就如何利用國際法解決類似的國際這種爭端,保證和維護自己的權益方面,做出一定努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