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原福建省委書記:海西戰略意義重大

http://www.CRNTT.com   2008-12-18 00:05:17  


生在福建、長在福建,同時也是福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參與者、策劃者、組織者、領導者的原福建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陳明義。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新浪網與福建東南新聞網聯合專訪了原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全文如下: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作為生在福建、長在福建,同時也是福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參與者、策劃者、組織者、領導者的原福建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陳明義,近日接受新浪網與福建東南新聞網聯合訪談,暢談了改革開放30年來福建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了自己長期在福建擔任領導工作時,為探索福建的發展之路所留下的艱辛與欣慰;展望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美好前景,對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有重大意義。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您既是福建省的老領導,也生在長在這塊土地上,您對福建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福建的情況也應該特別了解。您能為我們描述一下,改革開放之初福建經濟社會的狀況?

  陳明義:30年前,福建還只是一個工業總產值60億多元,財政收入15億多元的經濟小省,由於長期地處海防前線,解放後的29年間全省基本建設投資累計只有92億。當時只有一個福州義序軍用機場,一條鷹廈鐵路,基礎差、底子薄、交通落後、能源短缺、信息閉塞,這就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歷史起點。

  主持人: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1980年5月,中共中央轉發了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根據兩省的有利條件,決定在廣東的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和福建的廈門市,各劃出一定範圍的區域,試辦經濟特區。1984年中央決定將福州等14個沿海城市作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城市。中央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對福建的改革開放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陳明義: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福建寄予了厚望,給予了許多政策上的扶持。我簡要列舉四點。

  第一,就是對福建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

  第二,是在廈門開辟了2.5平方公里的湖裡經濟特區;

  第三,是在1984年初,小平同志視察廈門後,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了全島;

  第四,就是將福州市列入全國最早開放的沿海14個開放城市之一。這四大舉措,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幹部群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定了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回福建投資興業的信念和決心,為福建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改革開放已走過了30年,現在的道路越來越寬廣,內涵越來越豐富,事業越來越興旺。這一切的變化來之不易,我們要時時銘記黨中央對福建發展的關心、關懷。幾任黨中央的主要領導同志都十分關心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對福建的發展建設都做了重要指示。1984年2月,鄧小平同志親自視察廈門經濟特區,揮毫題寫了“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廈門特區很快擴大到全島,福建改革開放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江澤民同志曾四次到福建視察,對福建進一步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和殷切希望,欣然揮筆題寫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胡錦濤同志曾三次親臨福建視察,殷切希望福建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兩大歷史機遇,做到“六個扎實推進”,努力使福建的發展走在全國前頭。如果沒有黨中央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沒有福建人民先行先試的首創精神,也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