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以“制度建設”替代“GDP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0-08-12 08:07:10  


 
  經濟發展非常重要,但制度建設更為重要。這是近代中國史的經驗教訓,但很難說人們已經學到了這個教訓。世界歷史也表明,一個國家是否崛起的標誌是制度建設,而非單純的GDP。如果光說GDP,中國在1820年代是世界上GDP最大的國家。但很可惜,20年之後,中國就被英國所打敗。就GDP來說,英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為當時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七國的GDP,還不到世界總體GDP的百分之十。英國的崛起是其內部制度的崛起,內部制度延伸到國際社會,造就了大英帝國。所以說,不是英國的GDP,而是英國的制度打敗了清帝國。

  中日戰爭也有完全一樣的教訓。日本的強大在於明治維新所產生的新型國家制度,而非GDP。1895年,清朝敗於日本,李鴻章到日本求和。日本將軍伊藤博文就問李鴻章:“十年前,我和你談論改革的事,為什麼直到現在,你一件事情也沒有做成?”李鴻章回答道:“我國的事務深為傳統所限制。我不能做我想做的事。我力不從心,沒有力量去達到我的目標。我為此深感羞愧”。今天的中國不乏改革者,但大凡多數改革者都有李鴻章當時的感覺:改革是必須的,但改革實在太難了。不過必須意識到,如果一味屈從於改革的困難,沒有有效的制度建設,那麼單純的GDP不但成就不了中國的大國地位,而且也會最終走向自我擊敗。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也要預防歷史悲劇的重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