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湧:十五年後的南中國海

http://www.CRNTT.com   2010-08-25 14:01:21  


 
南中國海成為“世界工廠”的“內湖”

  可以說,到2025年時,南中國海周邊地區乃至必經南中國海而到達北美西岸的南亞地區,將為世界製造業提供主要的勞動力資源。目前美國的經濟依然在迅速白領化,製造業不斷外包,對海外生產基地和工業產品的依賴越來越嚴重。贏得這些國家的合作,是美國的戰略利益所在。要知道,製造業,特別是低端製造業,不僅僅是勞動力密集型,也是資源密集型、航運密集型。當南中國海成為“世界工廠”的“內湖”時,資源的爭奪就可能激化各種潛在的衝突。到那時,經過能源結構調整的美國,對石油的依賴可能降低,但對製造業產品的依賴則會升高。南中國海一旦衝突升級、引發戰爭,則美國的工業品供應都可能受到影響。所以,美國強烈地感到有維護這一地區的穩定之責任。

  簡而言之,未來15年的故事,恐怕不僅僅是“中國崛起”這一個主題。南中國海周邊地區國家的崛起、“世界工廠”的轉移,都將重塑世界經濟的格局。美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不停表態,堅持的兩點:一是自由通航,一是多邊協商,旨在收攬人心,保證自由貿易的暢通,以在新的格局中維持主宰地位。

  這些變化,自然對中國形成了新的挑戰。南中國海卡住中國的油路,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之所在。另外,中國同時與幾個國家在南中國海有領土糾紛,比較容易受到孤立。這就給美國一個打“軟實力”牌的機會。只要在這一地區建立“讓美國主持公道”的期望,就為日後美國影響力的擴張打下了基礎。面臨這樣的戰略布局,中國在家門口博弈,所面臨的牌局其實非常艱難。固然,與具體國家的具體領土糾紛,涉及到諸多非常技術化的問題,局外人難以有深入討論。但是,從歷史上看,中國外交的意識形態轉型還沒有完成,這可能給中國應付這一局面時帶來巨大的束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