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關係迎來“毛澤東—尼克松”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13-06-05 09:55:57  


資料圖:2012年2月14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白宮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中評社北京6月5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趙明昊文章《中美關係迎來“毛澤東—尼克松”時刻》,文章說,中美兩國領導人需要以超越前人的全球視野、戰略格局、歷史遠見和政治智慧,對未來數十年的中美關係進行“再定義”,人們期待著“改變世界的莊園會晤”和一份非凡的《加州聯合公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本周在美國加州舉行“莊園會晤”,這是一次打破外交常規和禮賓凡例的中美峰會,對於兩國規劃和把控未來數年雙邊關係發展走向,具有極為重大的歷史意義。

  雖然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作為一種正式理念和官方表述是近幾年才提出的,但從其精神實質而言,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歷史開端卻可以追溯至40多年前毛澤東和尼克松(尼遜)的會晤。

  1969年,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反共鬥士”、來自加州的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他所面對的最棘手外交問題就是如何結束越戰並體面地從越南撤軍,以及如何應對日益咄咄逼人的蘇聯勃列日涅夫政府,扭轉美國在美蘇冷戰中日顯頽勢的處境。而在這兩大問題上,中國都可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時,中國與北越政權存在特殊關係,是“援越抗美”的主要力量;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則是日益惡化,蘇聯在中國北部邊境加大軍事部署,“蘇聯修正主義”成為比“美國帝國主義”更加緊迫、更加嚴重的威脅。

  1969年3月和8月,中蘇在珍寶島、新疆地區分別爆發武裝衝突。蘇聯對華發出明確的戰爭威脅,並不斷就出手“教訓”中國試探美國方面的態度。但尼克松和基辛格敏銳察覺到這是與中國緩和關係、共同應對蘇聯霸權的天賜良機,他們決定“拯救昔日的敵人”,並避開美國國務院、國會等,通過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等多個秘密渠道與中國方面進行接觸,探索兩國關係實現“解凍”的途徑。為了表達足夠的善意,還特地調整了美國第七艦隊巡航台灣海峽的做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