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逸儒:2013年回顧與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1:54:52  


蔡逸儒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2013年回顧與展望》內容如下:

  歲末年終之際,來對今年的台灣、兩岸及國際情況做個回顧,並展望明年的可能發展,這是最恰當不過的時機了。

  2013年,台灣各界對於年度漢字的挑選居然是個“假”字,這件事的本身已說明了許多的事情。從食品安全到偶發的抗議事件,由經濟的發展不振到政壇的紛紛擾擾,在相當程度上都強化了民眾的不滿與無奈。一連串的食品安全問題,混油造假、標示不實以及不當添加化學物質都讓民眾食不安心,而偶發的意外情事,如廣達興漁民遭菲國槍殺事件,陸軍士官洪仲丘因為軍方管教不當喪生,其所引發的民眾抗議與批評,都讓馬英九政府的領導威信受到戕害。

  再加上今年台灣的經濟增長由原來預估的3%以上,跌落到當前的1.74%,民眾的薪資所得非但無法提升,甚至還倒退到16年前的水準,台灣已經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但台灣的物價卻在油、電雙漲之後不斷往上攀升,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反對黨的強力抨擊,搞得大家怨聲載道,民怨日增。而最近的政壇紛擾,有關干預司法、不當洩密、檢查單位涉嫌擴大監聽的各種指控更讓一般民眾感到厭煩,最終使政府的民意支持度和肯定度跌到新低。

  除此而外,東海、南中國海紛爭的擴大,釣魚台(釣魚島)及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問題,美國重返亞洲以及區域經濟整合的議題也深深地觸動人心。台灣在此過程中究竟要如何自處,一方面不但要維護,還得擴大自己的國家利益,一方面又要避免捲入紛爭,不但不能被邊緣化,尤其更要避免被迫選邊,再再都考驗政府的智慧。所幸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政府當局對這些國際問題的處理都還算相當的穩健得體(雖然還是被民進黨及親綠媒體罵到臭頭),但已經難能可貴,值得肯定。

  在兩岸關係方面,2013年先後有連戰、吳伯雄、蕭萬長與習近平的幾次會晤,雙方曾就一中架構、一國兩區等問題有過意見的交換,海基、海協兩會達成包括服務貿易協議在內的多項成果,馬總統重申兩岸同屬炎黃子孫,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再三表示在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指導下,年內要就深化兩岸交流,成立兩岸兩會辦事處,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歧視性條款等等。雖然其中部分承諾未能落實,但兩岸關係仍在穩定中不斷發展,當然還是應予正面評價。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