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上海學者:承認台灣“治權”有利有弊

http://www.CRNTT.com   2014-05-24 00:16:03  


 
  國際組織的管轄權。

  隨著國際組織的興起,國際組織承擔了越來越多的治理任務。例如,國際法院判定,聯合國擁有國際法人資格,具有“在國際範圍內運作的能力”;國際海洋組織在“有關海洋上生命的安全以及通過防止由船隻和其他交通工具引起的污染來保護海洋環境”等方面具有管轄權,它還處理有關國際船運方面的法律事務。其他各種國際組織都各自具有一定的責任,也就是擁有管轄權。不僅如此,國際法院還認為,聯合國對服務於這一組織的人員(聯合國工作人員)提供職業保護的能力,是《聯合國憲章》寓意的必然要求。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海洋組織(IMO)及其他聯合國大家庭中的成員組織。這裡存在著一個事實:雖然沒有主權,國際組織有時承擔著相當重要的治權。由此帶來國家主權和治權的相對分離。

  由此可見,主權和治權在一些情況下可以分離。我們無法從理論上斷然認定台灣不能擁有治權。但是從台灣的治權論述看,它要求的是與大陸互不隸屬、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對此要從經驗層面分析其利弊得失。

  承認台灣“治權”的利弊得失

  承認台灣“治權”,對於兩岸關係走向深化會產生推動作用。首先,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事務和議題需要兩岸公權力部門直接協商和合作,而不是僅靠民間或社會力量就能解決的。承認台灣治權,兩岸就能夠進行官方交往和互動,直接解決兩岸關係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政策性交往。其次,兩岸政治關係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兩岸關係的瓶頸。承認台灣治權,兩岸就能進行政治談判,促成兩岸領導人會面,推動兩岸統一進程。

  但是,對大陸來說,承認台灣治權仍具有很大的政治風險,主要有三大風險。

  1、承認台灣治權可能會讓兩岸分治固定化。台灣的“治權”論述是和“兩岸分治”的思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但是如果承認台灣治權,兩岸就是按照“分治”的思路來處理兩岸關係。目前大陸不承認以所謂“海峽中線”劃分兩岸的行政及司法管轄範圍,但承認台灣治權後就要尊重對方對內的完整管轄權。目前大陸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但是承認治權後,台灣當局就具有了合法性,大陸“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這讓大陸失去遏制“台獨”的威懾工具。如果島內民意無意於兩岸統一,就會讓兩岸“分治”的格局固定化、長期化,特別是如果民進黨上台執政,還會以“治權”為基礎尋求“主權”地位,破壞“一中框架”。

  2、承認台灣治權可能被少數國家利用與台灣當局發展官方關係。如果承認台灣治權,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可能會借題發揮,通過承認“台灣政府”進而與其發展官方關係,最終認為台灣構成了一個新的國家身份。同時台灣當局也會將這種與大陸互不隸屬、平起平坐的治權進一步擴展到國際上,要求跟大陸在聯合國享有平等的權利,要求以完全會員身份參與國際社會。如果大陸同意,會傷害到國家主權的統一,如果不同意,兩岸關係勢必鬧僵,屆時兩岸關係會變得比現在還要複雜。

  3、承認台灣治權可能會改變中國的統一模式和統一後的國家結構形式。大陸目前主張兩岸通過政治談判來實現統一。但是如果承認台灣的治權,台灣就是一個擁有完整治權的政治實體。兩岸政治談判來實現統一的過程,就是一個雙方共同讓渡一部分權力,組成新的“中央政府”的過程,這時台灣一定會提出它擁有“剩餘權力”。這時兩岸的統一只能是聯邦制,甚至是邦聯制,這與大陸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無法相容。

  由此可見,對大陸來說,台灣“治權”問題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承認台灣治權,固然有利於實現兩岸官方互動,開啟兩岸政治對話,但也有很多風險和後遺症。所以,大陸必然會非常慎重,難以直接承認台灣的治權,也不會允許出現“台灣擁有治權”的事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