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民間投資增速驟降要找對症結

http://www.CRNTT.com   2016-07-23 07:01:40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有的同志分析認為,東北之所以民間投資增速驟降,是因為前些年基礎設施建設得比較健全,投資空間小了。真是這樣嗎?”在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促進社會投資健康發展工作會議上,李克強質問道,“別說遼寧,就是北京在基礎建設方面也存在明顯的短板,一下大雨一些區域就會出現內澇。其他地區怎麼會沒有投資空間呢?”

  證券時報發表時評人馮海寧文章表示,2015年四季度以來,民間投資增速出現了明顯回落現象,總理已經為此連續多次開會促進民間投資。這次會議,國務院所有在京領導,以及31個省(區、市)政府負責人和各部委負責人齊聚只為部署一件事:促進社會投資健康發展。這既是因為民間投資十分重要——每年創造了60%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80%左右的就業、超過50%的稅收,也是因為民間投資需要合理出口。

  文章分析,找准民間投資增速下降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這是促進民間投資的第一步。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有人把東北民間投資增速驟降的原因歸咎於前些年基礎設施建設得比較健全,導致投資空間小了。顯然,這種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因為中國各地基礎設施建設尚與公眾期待有距離,更談不上滿足未來經濟社會發展。

  東北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但絕不是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最健全的地區。無論是與北京等大城市相比,還是與廣東、浙江等發達省份相比,東北基建水平都有很大距離。以遼寧沈陽為例,近年來每年都會開啟“看海”模式,這說明沈陽在地下排水系統、“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再比如,沈陽城市軌道等基建項目也無法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提並論,還有巨大發展空間。也就是說,東北基建根本談不上“健全”,民間投資其實是大有可為的。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東北地區民間投資大幅下滑29.3%,遼寧1-6月民間投資為58.1%的負增長,這是東北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關方面不能再為民間投資下降亂找理由了,而是要深刻反省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民間投資。

  文章指出,不管是東北地區還是其他地區,提振經濟、促進民間投資的著力點之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既是因為基建方面有“欠賬”、有大量投資機會,也是因為能實現多贏——對居民、地方政府、民間投資者都有一定好處。經濟發達的廣東幾乎每年都會面向民間投資推出大批基建項目,尚不發達的東北更應該推出多個基建項目促進民間投資,而不該像“井底之蛙”一般短視。

  在2014年印發的《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中就已經指出,要規劃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破解發展瓶頸制約。但該意見落實效果值得反思。當然,促進民間投資不能簡單推基建項目,還要掃清路障確保投資安全和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