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中評現場:汪爺爺與青年精彩對答 傾囊相授

http://www.CRNTT.com   2017-12-09 00:12:52  


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與在場同學互動交流(中評社 徐夢溪攝)
 
  北師大形勢與政策小組學生:兩岸青年在交流日常生活和娛樂時都可以互相理解,但如何使用傳統文化增強兩岸青年之間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汪毅夫:文化歷來有雅俗之分。在我看來,雅文化和俗文化不是互為褒貶。文化也被分為大傳統和小傳統。其中小傳統由俗文化構成,而俗文化很重要。比如神明,神明在社會團結穩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為他們懲惡揚善。在中國的社會,朝廷任命官員到縣級為止,縣以下單位基本處於自治的狀況,就需要有很多方式來維繫,有一種方式就是民間信仰和習慣。因此這個小傳統很重要。

  更多學者注重的是上層文化或雅文化,但在我看來,就是把雅文化高深化,說起來雲里霧里,不著邊際。實際上,真正的雅文化和俗文化一樣,跟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都緊密關聯的。

  有台灣專家曾說,“台灣在搞文化復興,大陸在搞文化革命。”我覺得要把“文化復興”和“文化革命”的道理講清楚。

  這裡我就提供一個汪氏理論:中華文化在兩岸這一百多年來有不同的走向和歷史。大陸的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包括後來早期的共產黨員,他們對中華文化採取的方式是批判繼承,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種方式對提升文化的品質很重要。黨成立之後,這批知識分子的個人行為馬上變成中國共產黨的政黨行為。這就是為什麼說從成立之際起,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的原因。而當時的台灣處於日本人的統治之下,在日本同化主義政策的重壓之下,中華文化要生存就不容易了,何談批判?

  去其糟粕就是必須去掉壞的東西。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對文化造成嚴重傷害的運動,是政治的極端化和極端化政治對文化的災難性傷害。但是中共有超強的能力糾正了這個錯誤,並且可以防止同樣的錯誤再發生,這一頁就翻過去了。

  台灣的復興運動就是針對文化大革命而起。但在我看來,凡是被極端政治裹挾的運動全部是低效能的運動,蔣介石一邊“剿共”,一邊發動新生活運動,新生活運動的目標就是要抵制共產主義思想,因此絕對是低效能的。我對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的評價仍然是低效能的運動。客觀地來看兩岸文化,我們要文化自信,但不要自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