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新南向政策存在先天缺陷

http://www.CRNTT.com   2018-05-05 00:11:50  


 
  (一)“一帶一路”倡議與“新南向政策”的本質區別

  自2013年9、10月間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該構想不斷得到豐富與充實。中國國務院在2015年3月28日授權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本著與相關國家和地區“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之願望,以“開放性、包容性、市場性、互利性”為理念,全方位推進中國大陸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務實合作,以便“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①“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注重平等、包容性發展,即尊重各國家和地區自身發展特點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利用現有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謀求共同繁榮與發展,建設全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戰略層次上講,“一帶一路”是大陸作為一種內外經濟發展戰略來推動與落實的,體現了大陸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視,並與全球治理相結合,這種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結合起來的舉措,具有十分崇高的理想目標。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從一開始就考慮到台灣民眾的利益,在福建自貿區建設中做了一些規劃。因此,“一帶一路”倡議之於台灣,是在經濟區域化與全球化形勢下,著眼於兩岸經濟合作向更廣、更深層次發展,以便達成兩岸經濟互利共贏之目的,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乃至中國統一奠定更堅實的經濟基礎。

  早在參加“總統大選”時蔡英文就提出“新南向政策”②,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正式宣布推出該政策。隨後,蔡英文當局在“總統府”名下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接著又推出所謂“新南向政策綱領”,台灣某些“部會”則積極規劃“新南向政策”的相關措施加以配合落實。蔡英文當局推動“新南向政策”,除了經濟因素考慮外,還有文化、“外交”方面的企圖,期待在經濟上遠離大陸的同時,強化與東南亞、南亞地區國家的“全面夥伴關係”。蔡英文當局實施的“新南向政策”以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為由,其真正目的是在經濟上“去中國化”,為最終實現“台獨”目標服務。在蔡英文當局的“遠離中國”戰略和“新南向政策”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步伐在某種程度上被人為放緩。因此說,“一帶一路”倡議與“新南向政策”的目標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相衝突的。如此來看,“一帶一路”倡議與“新南向政策”兩者立意的高下不言而喻。

  (二)“一帶一路”倡議與“新南向政策”所涵蓋的地域差異

  隨著“絲路基金”、“亞投行”等機構及相關機制的建立與運行,“一帶一路”倡議不但成為推動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動力,也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經濟繁榮與發展的機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甚至國際組織要求參與進來。因此,從地域範圍來看,“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極為廣泛,即“一路”建設涵蓋的範圍是,建立中蒙俄經濟合作走廊,形成新亞歐大陸橋;建立中國——中亞——西亞經濟合作走廊,直通地中海沿海國家;建立中國——東南亞——南亞經濟合作走廊,直達印度洋。“一帶”建設涵蓋的範圍是,以中國大陸沿海地區重點港口為起點,一條海上通道是經過南海、穿過印度洋和地中海,到達歐洲地區;另一條是通過南海,到達南太平洋地區。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一年半後,沿線有近60個國家、90多個城市,擁有約70%的世界人口和約75%已探明的能源資源,其生產總值大約占全世界的55%,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③2017年5月在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130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約1500名代表參加此次論壇,美國和日本改變以往的立場,也派代表參加會議。“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和參與,聯合國大會和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將“一帶一路”內容納入其中,說明中國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構想已成為全球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