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和統政策須有實力作後盾

http://www.CRNTT.com   2018-09-04 00:03:48  


 
  從《反分裂國家法》中關於非和平手段適用條件的條款看,目前有四個值得高度關注的觀察點:第一個是台灣當局推動“台獨”冒險重大舉措,包括製造“台獨”重大事變。不一定是直接宣佈“獨立建國”、“制憲立國”、“修憲改國”,也包括明顯含有在政治上、法律上分裂兩岸,變兩岸內戰關係、政治分歧為國際關係、敵我對立的各類行徑。因為這樣的行徑將導致兩岸關係發生惡性質變,一旦兩岸關係發生這種性質的質變,大陸處理台灣問題的政策必然進行質的調整。當“九二共識”所體現的一個中國原則被台灣當局徹底拋棄而無法挽回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亦失去了前提條件。

  第二個是台灣當局推動“切香腸”式的“軟性台獨”政策,其纍積效應導致島內“台獨”氛圍濃厚至非使用斷然措施不足以遏制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放任“台獨”就是放棄和平,持續“去中國化”就等於給台海這個熱點不斷加溫。這個加溫過程也許會比較長,但是大陸方面也未必會等到“台獨”木已成舟時才斷然出手。當大陸方面判斷長痛真的不如短痛的轉捩點到來時,將會果斷改行短痛之策。在台灣問題上,由於歷經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20多年“台獨”和“去中國化”統治,島內社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實質上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危險的局面:“台獨”向前一寸,就等於“武統”的可能性升高一尺。

  第三個是台灣當局引進外國干涉,危及中華民族安全與發展的全局。2017年末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連續推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核態勢評估報告》,把中國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不出意料地喜出望外,從言論上和行動上延續了蔡英文2015年當選“總統”前訪美時所兜售的“融入美國亞太戰略”的主張,從戰略、經濟、安全、涉外關係等方面積極配合施策,創造“謀獨”的外部條件。這是一種危險的傾向。一旦民進黨和蔡英文當局玩過頭,危及到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舟亦將迅速傾覆。

  第四個是台灣當局無限期拒絕協商談判統一,不打不足以促談時。這也是不言而喻的。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講過: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假如將來形勢發展到不使用非和平手段台灣問題就可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的程度時,就再也沒有談和平的必要了,“沒有任何事情比捍衛自己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更為重要、更加神聖”(摘自“中台辦、國台辦517聲明”)。這是一種莊嚴承諾,也是一種民族責任。

  現階段,海峽兩岸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堅決地遏制“台獨”,切實維護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要堅決制止“台獨”分裂勢力以“公投”名義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堅決抵制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的“台獨”和“去中國化”政策,堅決反對民進黨人挾洋自重為害華夏。“台獨”是中華民族的敵人,“台獨”分子是歷史的罪人。要採取一切手段,堅決地打擊“台獨”的囂張氣焰,讓分裂分子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讓賴清德之流走投無路、粉身碎骨!

  如果兩岸關係不幸走到非武力統一不可的那一步,固然會帶有一定的悲劇色彩,但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和長遠利益,中華民族一定會毅然決然承擔起這個歷史性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