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台灣漁業發展瓶頸及兩岸合作途徑

http://www.CRNTT.com   2024-01-07 00:02:10  


表1:台灣已參與的區域性國際漁業管理組織
 
  其三,擴大國際合作。一是積極參與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s)及相關會議,瞭解全球漁業資源狀況並參與相關規則及措施制定,爭取每年約27萬噸漁獲配額,提升話語權(見表1)。如2019年7月台灣地區以“中華台北”名稱及“捕魚實體”身份加入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積極參與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s)組織的各類漁業資源評估等相關指標分析工作,遊說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s)將台灣漁業科研成果納入重要魚類資源評估的科學數據。二是另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漁業委員會(COFI)、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OFWG)會議及糧食安全相關論壇聯席會議,對外積極發聲。2023年8月,民進黨當局派代表團參加APEC第21屆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會議(OFWG),展示海洋廢棄物治理及打擊非法捕魚等成果,並與智利、秘魯、新西蘭及美國等積極交流對話。三是通過已有機制平台與美國、歐盟、日本、菲律賓、越南等相關國家加強漁業交流與爭議磋商,並與重點捕魚海域沿岸國家(地區)簽署遠洋捕撈領域合作協議,以南太平洋地區為主,輻射西印度洋及南大西洋(見表2)。歐盟於2015年10月將台灣地區列為打擊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IUU)漁撈不合作國家(地區)黃牌警告名單後,台灣當局從“法律架構”、“監測、管控及監督(MCS)措施”、“漁產品可追溯性”及“對外合作”四大面向著手改善,於2019年6月被移出黃牌名單,並設立“台歐合作打擊IUU漁撈工作小組”加強交流。

    二、當前台灣地區漁業發展困境

  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台灣地區漁業發展環境日趨惡化,高成本、外銷難、糾紛多、缺保障等困境交織疊加,嚴重制約漁業可持續發展。

  (一)規模小、成本高

  據台灣漁業事務主管部門統計,台灣漁業產量在2007年達到150.37萬噸最高點後,整體呈現持續下降態勢,2022年僅有87.47萬噸;產值在2012年達1074.15億元最高點後,整體亦呈現衰減態勢,2022年為820.1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約14.58%,較2016年下降約兩個百分點(圖1)。其中,遠洋捕撈業產值約354.99億元,占比約43.28%最多,以鮪延繩釣為主,大部分漁獲在海外漁業基地港口卸貨轉銷日本、美國等地。中西太平洋是全球金槍魚、旗魚最多的洋區,目前台灣漁船多以支付高額“入場費”進入洋區島國的專屬經濟區作業為主,部分國家更要求台商在當地設廠、提供就業崗位④。內陸養殖業產值289.05億元次之,約占漁業產值的35.24%。其中咸水魚塭養殖154.57億元,以虱目魚、文蛤、白蝦、石斑、草蝦等為主;淡水魚塭養殖119.97億元,以吳郭魚(羅非魚)、虱目魚、長腳大蝦、蜆、鰻魚等為主。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水產飼料所需大宗產品玉米、大豆等糧食價格大漲,加上內外需疲軟導致出貨週期延長、冷藏成本升高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抑制漁民養殖意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