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疫情加速世界百年大變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2-15 00:05:00  


 
  另一方面,美伊(朗)矛盾激化,美在對伊“極限施壓”中遭遇孤立。2020年1月,美刺殺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美伊關係陷入1979年人質事件後最嚴重危機,伊朗炮擊美在伊拉克基地作為報復,雙方一度劍拔弩張。特朗普政府宣布重啟對伊單邊制裁,對27個與伊有關的個人和實體實施新一輪制裁和出口限制。但由於美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其在聯合國框架恢復對伊制裁的圖謀受挫,美要求聯合國延長對伊武器禁令的提案,更是被中俄歐聯手否決。 

  (三)歐亞多國政局不穩

  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爆發動亂,美西方試圖推動“顔色革命”。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贏得第六次總統選舉,反對派質疑選舉結果,組織大規模抗議活動,歐美均不承認選舉結果,並啟動對白制裁。俄則針鋒相對,普京總統公開支持盧卡申科,警告歐美不要插手白內政,強調俄不會允許白成為“第二個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政局突變,反對派指責議會選舉存在大量舞弊,組織大規模抗議,占領總統府和議會所在地,選舉隨後被宣布無效。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治危機反復發作,暴露其體制弊端及部族矛盾,同時也與有美西方背景的非政府組織推波助瀾有關。

  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爆發嚴重軍事衝突,引發多方地緣博弈。阿亞雙方為爭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再次爆發流血衝突,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支持亞美尼亞的俄羅斯和支持阿塞拜疆的土耳其關係微妙,但雙方都不願該衝突持續升級,因而促成阿亞兩國停火。高加索和黑海地區民族宗教及地緣矛盾錯綜複雜,相關爭端未來仍可能發酵。

  五、政治思潮此長彼消分化裂變

  新冠疫情引發各國制度反思和政策調整,世界政治思潮激蕩複雜。

  (一)疫情助推“大政府”回歸

  新冠疫情進一步放大新自由主義和全球化的弊端,面對大疫衝擊,各國紛紛反思既有治理模式弊端,力圖在發展與安全之間作出更加平衡甚至保守的選擇。一方面,推崇政府干預的理念開始在多國占據上風。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明確提出,聯邦政府應採取更為積極的措施,遏制病毒蔓延,推動經濟復甦增長,表示未來將推出總額達1.3萬億美元的大規模基建計劃,幫助美國經濟走出衰退陰影。〔18〕法德英等國相繼賦予其政府更大權威和資源協調能力,以應對快速擴散的新冠疫情。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國家處於“戰爭狀態”,全面升級對民眾社交活動的管控,同時推出對小企業和民眾的救助計劃。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國家需要更大權力來應對疫情所造成的影響。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在應對疫情中強化政府監管與干預的做法成效顯著,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的話指,面對新冠疫情大流行,擴大政府對社交與經濟生活的干預,成為有效迅速控制疫情的“必要方式”。〔1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