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結構重組對新興市場國家有特別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09-02-22 07:04:54  


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需要加大經濟結構重組的力度,提高生產率和競爭力。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訊/《上海證券報》日前載文“結構重組對新興市場國家有特別意義”,文章說,當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是流量收縮造成的,而且表現為流量的持續收縮。經濟學家都認識到,金融危機的前兆往往就是流動性的擴張速度過快,而其背後是全球的不平衡愈演愈烈。這又回到一個老話題上去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肯定需要需求管理的政策,擴大內需,降低儲蓄率,但同時也需要改善供給的政策,加大結構重組的力度,提高生產率和競爭力。而針對產能過剩的重組政策,在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有特別的意義,不僅僅只是對付全球經濟危機而言。全文如下:

  從歷史上看,經濟的下降通常可能有兩類原因引起。一類是生產性的存量(資本設施和人力資本的積累)遭受破壞。這樣的事情往往發生在爆發戰爭或者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去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罕見地震時,當地的工廠和基礎設施被夷為平地,經濟出現下降是理所當然的。而戰爭則不僅可能摧毀大量生產性設施,也會摧毀教育和研究的能力,降低人力資本的積累水平,不僅直接導致經濟的蕭條,甚至從長遠來說,一旦教育和人力資本積累的水平遭到毀滅性衝擊,經濟的長期下降也不可避免,要想恢復起來更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只有德國和日本成功地從這種存量毀滅中恢復過來,創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跡。

  但是,生產性的物質資本遭受毀壞雖然會導致經濟的下降,卻能為日後投資的擴張(資本的積累)提供了方向和機會。根據已有的經濟學理論,由於資本積累的水平決定經濟的增長能力,如果其他情況保持不變,資本積累的速度決定增長的速度。因此,戰爭和自然災害雖然導致經濟下降,但可能同時埋下了日後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的種子。當然,經濟增長的實現還取決於教育和人力資本水平的恢復能力以及是否選擇了正確的政策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