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教育券” 還是別再提了吧

http://www.CRNTT.com   2010-03-12 11:39:52  


“教育券”制度登陸中國第一站浙江長興,其後不了了之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訊/《中國青年報》今日登載評論員劉健的文章“‘教育券’這茬兒就不提了吧”,作者認為“發放教育券不算是最脫離實際的建議。作為純粹的理論思辨成果,它們的價值是一流的,甚至是偉大的。其作為對於社會實踐的警醒,譬如教育券設想對於政府辦教育之無可避免的低效率的警醒,也將一直具有積極意義。但是,直接‘拿來’制定改革方略?——還是別那麼書生了吧!” 

  近來,在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建言獻策的熱潮中,一個經濟學界和教育界人士耳熟能詳的概念又被頻頻提起——“教育券”。有媒體直接以社論的形式發出呼籲:“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旨在優化教育政策,促進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所以,不妨多做些諸如‘教育券’之類的政策創新。”

  關於“教育券”的設想,堪稱經濟學說史和教育制度史上最優美、可愛的創新思維成果之一,自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提出的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各國迷之者甚眾。它的思路簡潔明了,邏輯如同剃刀一般鋒利——政府把教育經費折算成一定數額的有價證券(即“教育券”)發給每位學生。家長和學生可自主選擇收費標準不同的學校就讀,不足部分自己支付,不再受學區或學校類別的限制,而學校把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兌換現金,用以支付辦學費用。於是,學校間為爭取學生而互相競爭(爭取更多的學生就意味著爭取了更多的政府教育經費),就必須努力改善教育質量。開放的自由的教育市場必然提高學校的效率和效能。

  這一概念自2001年引進中國,於浙江省長興縣進行試驗,立即在學界和媒體獲得熱烈贊譽。其影響所及,延綿至今,仍有許多論者把推行“教育券”制度作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治本之策。少有人知的是,理想的“教育券”制度早已經為實踐所否定。

  最先承認這一點的,是其當初最熱情的鼓吹者之一、一向堅定地認為“市場從不失靈”的學者薛兆豐。2003年春,他的文章還鼓吹“教育券”的實施越簡單越好、越早越好,到了2005年底,即已另撰文章改口:“我一直認為教育券制度不僅能顯著減少教育經費的錯用,還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這個觀點至今不改,但我也越來越意識到,教育券面臨三個根本的難題,使得它幾乎不可能實施。相比之下,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才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捷徑。”

  兩年後,另一位同樣堅定地崇拜弗里德曼的青年學者冀志罡,也公開提出“教育券制度應當緩行”。他說:“教育券雖好,卻不可行。一個好主意應該既優秀,又可行。真實的世界總是格外複雜,每個人都有利益所在,不像經濟學家手里的數學符號可以隨意搬弄。”

  在中國,若是連這兩位都認為教育券制度不可行,那就是徹底的不可行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