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走向世界須加強海外知識儲備

http://www.CRNTT.com   2013-03-11 08:06:16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訊/當前,中國參與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面臨的一大困境在於:中國經濟已經走向世界,但是對全球及各個區域的經濟、社會、法律、政治和文化等基本層面的認知和研究卻嚴重不足。換言之,中國之大國崛起在知識準備方面的不足,已經導致在全球博弈中處於不利地位。紅旗文稿發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劉衛平文章如是說。

  文章分析,中國崛起,走向世界的風險會越來越大。從經濟增長率、貿易增長率到近年來對外投資這些硬指標來看,中國的確正在崛起。然而,中國正在經歷的大國崛起與歷史上其他國家的大國崛起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還沒有與崛起相匹配的知識準備與智力資本的儲備。這種狀況帶來的困境是:全球投資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現為無法全面估量投資對象國的社會和政治風險。一旦遭遇危機,投資的國有資產就會風雨飄搖,甚至難以保全。

  今天中國在非洲有巨額投資,但是有多少中國人真懂非洲,對非洲的政治、經濟、社會進行過實地研究?在利比亞,中國一百幾十億美元的工程項目損失慘重。在緬甸,中國企業的水電建設投資陷入困境。此外,今後中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必須與伊斯蘭世界長期打交道,但又有多少人了解伊斯蘭世界的宗教、文化、政治、經濟和歷史?所有這些都表明:如果不對投資對象國進行充分的研究,中國崛起、走向世界的風險會越來越大。如果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局面下,知識準備不足的影響可能還不那麼顯著。但是,我們這個世界目前正處於二戰以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最深刻的大變化時期,即使是美國這種國際研究十分發達的國家尚且在苦苦探索,像中國這種知識準備與智力儲備嚴重不足的國家必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文章表示,近現代各大國崛起中海外研究的歷史經驗值得借鑒。從歷史看,各大國在崛起時都曾花巨資進行知識儲備與發展智力資本。早期英國遍及海外領地的文化人類學研究,當代美國維基百科的地域研究,就是古今兩個例證。二戰後,美國為了打贏冷戰,在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普遍建立了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地域研究機構,美國的綜合性大學都設立了關於世界各地區、各主要國家的研究中心,僅在華盛頓地區的各類智庫就有成百上千之多。這些研究機構及其成果為美國奠立世界霸主地位提供了知識和智力的支撐。

  從全球戰略背景看,中國在崛起過程中的知識和智力準備顯然不足,原因之一是目前事務部門和研究機構缺乏聯繫,責任與問題錯位。一些部門每天忙於依靠常規智力和權變策略處理無數從各個角落冒出來的危機,欠缺中長期的設計和思路,無暇顧及重大的、具有長遠戰略影響的問題研究,甚至出於部門利益考慮,該研究的也不去研究;而聚集了大量研究人才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卻多在孜孜以求地研究“掉書袋”式的學問,罔顧現實中的重大經濟政治問題,或者即便有研究意向也缺乏研究資源,因此無法開展相關研究。由此帶來的結果經常是:有資源的沒有能力研究,有能力研究的不去做研究,或者沒有資源從事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