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馬航事件中陰謀論為何大行其道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10:42:35  


 
此次馬航事件中陰謀論的出現與發酵也未打破老套路

  隨著事件進展陰謀論不斷改頭換面,幕後黑手也由美國變成了馬來西亞

  在軍事專家吳戈看來:從最初在越南沿海搜救,到後來權威機構認定在南印度洋墜海。搜索區域不斷變化,關於飛機失蹤的理論也根據新線索和證據不斷演變。整個事件是一個逐步演變、發展、展開的過程,其間專家們在不斷排除、修正關於失蹤的假說。事件中除了某些信息公布和協調的紕漏,實在看不出馬來西亞有什麼系統性的隱瞞和陰謀。

  而有意思的是,隨著事件不斷的發展,陰謀論也在跟著進化。由於最初搜救區域毗鄰南海爭議海域,陰謀論多指向美國,認為美國是借此“探明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實力”。而搜索區域擴大到馬六甲海峽後,印度又成了陰謀論的主角,認為美印合謀把飛機藏在安達曼群島的某個軍事基地以此要挾中國的陰謀論又成了主流。而在最近流行的陰謀論裡,美國也不再是“敵人”,反倒成了迫於國際規則只能通過媒體爆料倒逼馬來西亞政府公布更多信息的“友人”,馬來西亞政府則成了要隱瞞某個陰謀的幕後黑手。

  陰謀論雖一直在演化,但不專業的拼凑以及摻雜政治因素的套路始終沒變

  不得不提,此次馬航失聯事件是民航史上最神秘,失聯時間最長也毫無先例的一個案例,再加之馬來西亞本身主導搜救能力的限制以及組織工作的混亂。使得各種陰謀論有了最適宜生長的“沃土”。

  但陰謀論變了幾輪,套路其實並無什麼新意。都是融入了政治因素,且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假設幕後黑手的動機,比如“美印以客機遏制威脅中國”和“馬來西亞政府隱瞞了機長是因為馬來西亞國內的政治鬥爭劫機”。然後再對一些信息進行不專業的分析。最新的陰謀論針對馬來政府的主要指責就有他們刻意隱瞞Inmarsat的數據。但軍事領域專家吳戈則認為:必須注意的是,Inmarsat是通訊衛星,直接的數據對定位並沒有意義。如今Inmarsat公司得出的結論都是通過首創的方法給出,且馬來西亞並沒有分析這些數據的能力。而Inmarsat也是花了兩周時間,完成平時需要幾乎一年的研究,而且這一方法從未在空難搜索中試過。最後,即便拿到了分析結果,馬方也沒有獨立驗證的能力。所以據此當做馬來西亞政府刻意隱瞞信息的證據實在有些牽強。

如此模式化且有漏洞的陰謀論,為什麼如此多的人仍願相信

  和通常認識不同,面對不熟悉的領域的陰謀論,即便理性的人也會相信

  在《紐約時報》刊登的《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陰謀論?》文章中提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陰謀論的參與者並不僅限於社會邊緣人士。那些繪聲繪色的敘述表明其作者具有神智健全的頭腦和強大的敘事能力,甚至某些最荒誕的陰謀論也可能建立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都加劇了陰謀論的危害性。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根據費爾裡·狄金生大學(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近期進行的一項調查,有63%的美國登記選民至少相信一個政治陰謀論。

  2010年,斯瓦米與共同作者在科學期刊《心理學家》(The Psychologist)上對類該研究進行了綜述。他們發現,陰謀論的信徒更可能是對整個世界尤其是在政治層面持憤世嫉俗態度的人,而理性思維則並非唯一的決定要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