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大紅利“護航”結構性牛市

http://www.CRNTT.com   2014-09-29 08:46:45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過去資本輪動的規律正在被逐步打破,股市的表現與宏觀經濟的相關係數正在下降,而流動性、微觀企業盈利預期對於市場的影響正在上升,主要特征就是股債聯動、流動性驅動行情的上升。映射到A股上,市場在經濟數據連創新低的背景下走出獨立行情。

  中國證券報發表平安信托魏穎捷文章分析,從未來兩年、甚至更長時間來看,對於A股影響最大的因素可以歸為三大紅利,即改革紅利、制度紅利和配置紅利,上述紅利與市場預期的偏離程度將成為市場趨勢的催化劑。

  改革紅利,即經濟轉型過程中微觀企業ROE提升預期所帶來的估值中樞上移,主要體現為符合經濟轉型的新興產業的估值泡沫持續化、落後產能淘汰和傳統行業整合所帶來的傳統行業估值修復。其中,新興產業的估值泡沫化將是經濟轉型期的主要特征,不僅是A股,全球市場對於符合經濟發展趨勢的行業都擁有相當的泡沫容忍度,大量虧損期的互聯網企業在海外上市就是一個典型。近兩年新三板放寬掛牌企業盈利要求是一個重要信號,即市場估值體系將由傳統行業的市盈率導向逐步過渡到行業屬性導向,即針對成長初期的行業放寬盈利容忍度。在這種改革紅利下,成長股的想象空間將被打開。截至9月25日,創業板PE為68.91倍,而滬深300僅為8.84倍,兩者的估值剪刀差進一步創出歷史新高。在改革預期和紅利被充分證偽前,上述趨勢將會延續,市場對於成長股,抑或是題材股泡沫容忍度的提高將是結構化牛市的重要保障。針對落後產能淘汰和傳統行業整合而言,雖然不能為傳統行業帶來估值中樞的持續提升,但在估值兌現最悲觀預期的背景下,傳統行業的ROE將進入見底後緩慢回升的狀態,滬深300指數的估值修復可以預期,市盈率重回兩位數的概率較大。

  制度紅利,主要體現為改革對於市場悲觀預期的扭轉、以及對於存量資金的吸引。上半年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併購重組審批流程的簡化,下半年滬港互通、國企混合所有制推進,以及本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變相減稅的細則,都將對市場形成中長期的刺激因素。具體而言,制度紅利對A股影響主要體現在外延式估值提升、增量資金引入、經濟定位提升上。首先,管理層對於併購重組的鼓勵和流程簡化催生了A股史上最密集的停牌潮,年初至今共有324起併購發生(含通過和在審)。傳統行業的公司進行跨界併購文化、互聯網等新興業態的未上市公司可以突破原有的估值中樞,通過一二級市場定價差來提升市值和估值空間。其次,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重點是引入民營資金,而資本市場由於信息公開透明,將成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場所,相應資金的參與無疑為市場帶來了增量資金。再次,A股市場作為股權融資的金字塔尖,在轉型過程中承擔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職能,過去兩年,通過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只占到社會融資總規模的3%,市場的低迷使得大量融資需求轉向高成本的非標融資。在轉型過程中,最需要資金的企業恰恰集中於輕資產的新興產業,按照傳統信貸和影子銀行的債權融資標準,很難獲得資金,而降低融資成本更是天方夜譚。因而提升資本市場地位,帶動股權融資,是實現轉型中社會融資成本的重要一步,也是激發經濟活力和效率的重要舉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