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析電影刺殺金正恩引發的風波

http://www.CRNTT.com   2014-12-23 11:50:36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訊/英國利茲大學中國歷史講師 亞當-卡思卡特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指出,任何公開將矛頭對准朝鮮領導人的舉動,無論多麼微不足道或是為了娛樂,都會引發朝鮮極為激烈的公眾反應。畢竟,為了保護其領導人對執政合法性和國家政權的主張,朝鮮甚至祭出核威懾,即所謂的“寶劍”。無論它是否是索尼(Sony)網絡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朝鮮已經贏得了暫時的勝利——維護了金正恩作為主權國家領導人的虛無縹緲的尊嚴。

  朝鮮急躁地對冒犯他們領袖的影片發出抗議算不上什麼新鮮事。在一個網絡搞笑圖片也可能被視為冒犯“最高領導人尊嚴”的世界裡,即便是來自朝鮮的唯一正式盟友——中國的影片也需接受審查。因此,要明白影片《刺殺金正恩》(The Interview)為何讓朝鮮人在言辭上做出如此激烈而持久的反應——朝鮮人將該影片稱為“戰爭行為”——就得回過頭來看一看歷史上金氏家族遭到的多次暗殺。

  朝鮮人相信,西方一直熱衷於暗殺金氏家族領導人,或者以犯下戰爭罪為由起訴他們。朝鮮現任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 Un)的祖父金日成(Kim Il-sung)在1945年結束蘇聯流亡回到平壤後不久,就被人扔了一顆手榴彈,但被一位俄羅斯人所救。即便是在今天,朝鮮官方媒體仍在盛贊這位俄羅斯人。1950年,美國人獲悉金日成在朝鮮極北地區行蹤的情報之後,曾試圖用綽號“泰山”(Tarzan)的巨型炸彈殺死這位朝鮮的首位獨裁者。大約十年前,金日成的兒子、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Kim Jong-il)在坐火車前往朝鮮西北部的旅途中逃過一場大爆炸。

  金正恩肯定知道,他不太可能被投票趕下台——對一個以超過99%的選票“當選”的人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在一年前,朝鮮官方媒體對金氏家族內部的一場未遂政變進行了近乎惡毒的批判。金正恩因迄今還未進行任何國事訪問而感到不快,但他在自己的國家裡也很少旅行,他更喜歡平壤的安全感,這裡有朝鮮戰爭期間平壤遭受轟炸時深挖的地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