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中國應邀請安倍出席閱兵式

http://www.CRNTT.com   2015-03-18 10:34:45  


 
  對於是否邀請安倍前來出席閱兵式,中國社會多持肯定態度,但也有看法認為,若中方發出邀請,安倍不來,中國會不會有些自討沒趣;或者,即使安倍如約而來,可根本沒有誠意,也沒多大意思。而以安倍的歷史觀,後者的可能性極大。所以,王毅拋出“誠心”,也有預設條件,敲打安倍之意:要來北京參加抗戰閱兵式,必須誠心,否則,中國不歡迎,到時怪不得中方不邀請。
 
  從日本政府和安倍的立場看,會來北京出席閱兵式嗎?
 
  單純從歷史觀而言,可能性不大。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跟中國爭奪歷史解釋權,日本也重視這個問題。安倍新年談話就告知世人,他在開始思考戰後70周年的總結問題。可安倍的出發點不是如何與周邊鄰國清算過去的侵略與殖民統治歷史,讓他們對自己放心,而是要強調日本戰後為亞洲與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同時向世界宣示日本百年願景。
 
  安倍希望日本對戰後世界和平秩序的貢獻,能夠為國際社會更多地認知、理解和承認,所以,計劃利用4月底訪美機會,與奧巴馬發表二戰結束70年的共同文件,闡述“日美戰後的和平貢獻”,試圖借助美國這個第三方堵住中韓對日聯手展開的歷史批判。
 
  不過,考慮到地緣政治現實,如果中方發出邀請的話,安倍也可能會來。對安倍的歷史觀和日本政府對二戰侵略鄰國的模糊態度,連華府都看不下去,國務院和白宮發言人多次發表談話敲打安倍:“戰後70周年的談話,向周邊鄰國謝罪是關鍵。”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訪日演講也間接提醒日本要直面二戰歷史,她以德國為例,強調“如果沒有鄰國的大度姿態,和解不可能實現。但更主要的是,德國也有著實事求是面對歷史的意願”,提醒日本應直面歷史、坦誠過往,這是達成和解的前提。
 
  而日本政府及許多政治人物歷來缺少的,恰恰是德國這種勇於面對歷史的擔當和精神,此是日本和中韓等亞洲鄰國產生歷史糾紛,得不到後者原諒的主因。王毅在記者會上也引用一位中國外交前輩的話表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於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複曾經受到的傷害。這是日本正確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
 
  如果日本政府一方面忘記加害人的責任,拒不謝罪,另一方面卻在國際上大肆宣揚其對戰後和平秩序的貢獻,就顯示日本和平責任的虛偽性,其所謂“百年願景”反而可能會受到更多國家的懷疑,因為一個不願直面和反省加害歷史的民族,如何讓人相信它的百年和平願景是真誠的?故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日本政府會權衡利弊,有可能讓安倍到北京出席抗戰閱兵式,以示日本誠意。
 
  當然,這其中美國的態度是關鍵。若奧巴馬接受中方邀請出席閱兵式,安倍多半也會過來。假如奧巴馬不來,但華府出於其東亞戰略的考量,施壓日本政府和中韓搞好關係,安倍也有可能會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