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九泛:周子瑜事件,台灣年輕人意識與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00:22:33  


 
  周子瑜事件正反映了兩點:首先兩岸關係中除了經貿與政治層面之外,文化層面上雙方的互動有了愈來愈大的意義:媒體報道、影視內容以及演藝人員的言論在塑造網絡、年輕群體的意見上愈來愈有主導性。隨著島內“天然獨”年輕新世代族群的影響力的上升,兩岸在影視、娛樂和藝術上的交流愈來愈容易使群眾在政治意識與價值上產生分歧。在周子瑜事件之後羅志祥在北京宣傳電影時表述“不用分那麼細,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而引發島內許多年輕群體的反對情緒,使得他的微博“粉絲”數量迅速串升,而他的Facebook粉絲數量下滑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反羅志祥的專頁。這些事件的發酵都體現出兩岸在文化層面上的交流逐漸加深的同時,分歧也愈來愈大。媒體與藝人在兩岸進行的藝術以及娛樂活動愈來愈容易被媒體放大檢視而挑動雙方的政治敏感性。對於兩岸雙方來說,為了兩岸關係的穩定必須要更好的處理文化層面上雙方的衝突,加強雙方的共識以及拓展合作空間。台灣的藝人要以什麼身份在大陸與國際場合上活動?除了大陸中央的政治態度與底線,大陸民間的政治態度與底線也是台灣的影視娛樂公司以及藝人為了自身利益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開始考慮並斟酌的。

  其次,兩岸關係逐漸跳脫了以往的兩岸政權對政權、黨對黨的模式。以前雙方都傾向於在政黨與政治人物領導下進行民間組織與政治動員,然而民間對民間的直接對抗以及合作空間愈來愈鮮明,民間力量在兩岸關係中的主導性愈來愈有顯著意義。隨著新媒體科技的愈來愈發達,兩岸民眾得知對岸訊息和進行交流也愈來愈方便。然而新的交流管道也意味著衝突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加。新媒體科技使得大陸網民能夠迅速的得知黃安對周子瑜的舉報和台灣媒體的內容,民意迅速的反映在電視台對周子瑜和韓國的經紀公司的施壓而引發台灣民間力量的反彈,雙方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的論戰也愈來愈激烈。在事件發生後台灣各黨的候選人都發出聲援周子瑜的發言,這體現出雙方民間對抗在政治議題上的影響力。而台灣TVBS民調中心在1月20的調查結果顯示,未投票的民眾(17%)中有近23%因為周子瑜事件產生了投票的意願,占所有投票民眾的4%。由台灣與大陸民間力量的互相對抗所引發的這個政治事件標誌著兩岸新互動模式的崛起。一個顯著例子為1月20日時用戶高達2000萬人的百度貼吧的“李毅吧”(或“帝吧”)的網民開始組織起所謂的“Facebook出征”網絡運動而進入台灣的社群媒體頁面發布了大量的“反台獨”訊息。這些民眾大部分缺乏理性與而對於政治狀況的了解片面,在許多網頁上與台灣的網絡民眾產生了文字上的衝突與謾罵。這種透過新媒體所促進的民對民的衝突開始逐漸的產生了兩岸關係互動的新模式。民對民關係的重要性的增長使得雙方的權力機關都有必要引導民眾,在充分理解雙方民眾的政治情緒、態度與要求後理性的尋找雙方可以接受的共同點,讓民間互動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動力而非淪落為破壞性的因素。

  (作者金九泛系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