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今日社評
社評:融合發展示範區 大陸對台思維新超越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評論員 束沐)中共中央、國務院9月11日全文發佈《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將福建全域打造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其中,台胞在閩落戶、購房以及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等實實在在的惠台利民政策規劃,連日來引發台灣社會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我們認為,《意見》的亮點既包括這些具體舉措,還體現了大陸…
更多 >>
昨天論題
社評:融合發展示範區 大陸對台思維新超越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評論員 束沐)中共中央、國務院9月11日全文發佈《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將福建全域打造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其中,台胞在閩落戶、購房以及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等實實在在的惠台利民政策規劃,連日來引發台灣社會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我們認為,《意見》的亮點既包括這些具體舉措,還體現了大陸…
更多 >>
 中國聚焦
  • 社評:營造寬鬆經濟環境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2023/09/29)
  • 社評:完善法律體系 促進經濟穩定快速發展(2023/09/27)
  • 社評:多項舉措將推進中國經濟繼續增長(2023/09/25)
  • 社評:中國經濟能度過各種難關不斷增長(2023/09/08)
  • 社評: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09/07)
  • 社評:中國在穩步加快服務貿易發展步伐(2023/09/06)
  • 社評:造船業再興起 中國工業化進入成熟期(2023/08/22)
  • 社評:促進經濟增長必須綜合落實各項政策(2023/08/17)
  • 社評:中國吸引外商投資遵循平等互利原則(2023/08/16)
  • 社評:減少外匯儲備風險多頭並舉(2023/08/11)
  • 社評:成都大運會展現了中國的友好與活力(2023/08/08)
  • 更多 >>  
     頭條圖片
     中美縱橫
  • 社評:保持溝通 降低中美衝突風險(2023/09/26)
  • 社評:汽車工人罷工反映美國社會深層次矛盾(2023/09/21)
  • 社評:國際原子能機構變成美國附庸(2023/09/19)
  • 社評:美國提升對越戰略關係就是針對中國(2023/09/14)
  • 社評:美提經濟走廊計劃意在鞏固其中東地位(2023/09/12)
  • 社評:中美關係仍應堅持和平共處、平等互利(2023/09/04)
  • 社評:美日韓戴維營峰會 新冷戰意味濃(2023/08/24)
  • 社評: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前途光明(2023/08/23)
  • 社評:美國欲在基建領域追趕中國絕非易事(2023/08/07)
  • 社評:美國為何提出想跟中國“長期共存”?(2023/08/03)
  • 更多 >>  
     兩岸動向
  • 社評:融合發展示範區 大陸對台思維新超越(2023/09/30)
  • 社評:藍白分進合擊 看來都有合作意向(2023/09/24)
  • 社評:寧購巴西臭蛋也不求購大陸 害人不淺(2023/09/23)
  • 社評:兩岸重回和平發展 治標更需治本(2023/09/13)
  • 社評:郭台銘以戰逼合?有幾大問題突破不了(2023/09/10)
  • 社評:非綠整合 以理念共識化解利益矛盾(2023/08/31)
  • 社評:郭台銘究竟是任性?還是另有動機?(2023/08/30)
  • 社評:台灣站在十字路口 走錯就無法回頭(2023/08/21)
  • 社評:警惕“台獨”勾連外力破壞閩台融合(2023/08/15)
  • 社評:美日政客來台鼓吹戰爭居心叵測(2023/08/10)
  • 更多 >>  
     中日態勢
  • 社評:日本排放核污水 違反人權失信國際(2023/08/25)
  • 社評:日本貿易立國為何不靈了 (2023/03/07)
  • 社評:日本芯片產業政策不容小覷(2023/01/05)
  • 社評:日本防衛政策釋危險信號 切勿成罪人(2022/12/22)
  • 社評:新貨幣政策成為日本經濟危機的加速器(2022/10/28)
  • 社評:中日建交半世紀 溫故知新繼往開來(2022/09/29)
  • 社評:恢復邦交50周年,中日關係何去何從(2022/09/28)
  • 社評:出席北約峰會不可能增加日本安全籌碼(2022/06/28)
  • 社評:日本加強與歐洲安全合作的意圖與影響(2022/06/05)
  • 社評:安倍在台灣問題上一條黑路走到底(2021/12/18)
  • 更多 >>  
     港澳熱點
  • 社評:香港區議會改革有何重要深意?(2023/05/17)
  • 社評:香港具灣區心態才能抓住由治及興機遇(2023/05/08)
  • 社評:香港外來人才置業退稅政策應先免後征(2023/01/30)
  • 社評:人大釋法再次重申香港國安法立法原意(2023/01/23)
  • 社評:恢復通關給香港由治及興注入強大力量(2023/01/09)
  • 社評:重返世界舞台 香港信心底氣十足(2022/12/07)
  • 社評:香港經濟轉型的良好契機(2022/10/22)
  • 社評:二十大報告擘畫了香港發展藍圖(2022/10/20)
  • 社評:從香港十年經驗看“一國兩制”生命力(2022/09/27)
  • 社評:此時為何需要重新認識香港戰略價值?(2022/09/01)
  • 更多 >>  
      時政熱圖 更多>>  
     外交廣角
  • 社評:振興亞洲旅遊需加強合作互利雙贏(2023/09/28)
  • 社評:中國與東盟可開展多種服務貿易合作(2023/09/22)
  • 社評:中國與東盟發展關係有利各方(2023/09/20)
  • 社評:建立國際多邊體系符合當今世界潮流(2023/09/05)
  • 社評:中加關係應回到正常軌道(2023/08/29)
  • 社評:中印應著眼於世界及地區和平穩定發展(2023/08/28)
  • 社評:中印關係不能因邊境問題陷停滯和倒退(2023/08/18)
  • 社評:金磚國家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則共同發展(2023/08/14)
  • 社評:中國與中東地區國家關係日益密切(2023/08/09)
  • 社評:周邊外交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2023/08/04)
  • 更多 >>  
     危機透視
  • 社評:警惕日本加入北約相關組織的地緣影響(2022/11/28)
  • 社評:俄烏衝突將改變世界走向(2022/08/04)
  • 社評:警愓北約將觸角伸向亞洲地區(2022/07/07)
  • 社評: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安保亟待升級(2022/06/07)
  • 社評:烏克蘭已經處在核戰爭的懸崖邊!(2022/03/26)
  • 社評:美唯恐天下不亂,歐洲戰爭陰霾在擴散(2022/02/10)
  • 社評:哈薩克斯坦動蕩經濟問題是導火索(2022/01/07)
  • 社評:印度製造邊境地區摩擦不可能得逞(2021/10/12)
  • 社評:巴以衝突升級 歷史與現實因素交錯(2021/05/14)
  • 社評:澳政府撕毀協議 中澳關係雪上加霜(2021/05/01)
  • 更多 >>  
     國際觀察
  • 社評:歐盟應以開放心態面對中國電動汽車(2023/09/18)
  • 社評:東盟的中立有利亞洲和平穩定(2023/09/11)
  • 社評:新興市場國家為何要加入金磚合作機制(2023/08/01)
  • 社評:美對烏援助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023/06/22)
  • 社評:金磚國家開辟國際經濟新秩序(2023/06/07)
  • 社評:科索沃會否再成巴爾幹半島戰爭導火索(2023/05/31)
  • 社評:對烏克蘭的和平談判抱有希望(2023/05/22)
  • 社評:國際秩序仍應建立在二戰成果基礎之上(2023/05/11)
  • 社評:尹錫悅從美外交 東亞地區危機四伏(2023/05/04)
  • 社評:印度重建供應鏈需升高產業維度 (2023/05/01)
  • 更多 >>  
     動態探解
  • 社評:元宇宙是科技噱頭還是科技發展方向(2022/01/19)
  • 社評:人類探索宇宙的真正目的(2021/03/04)
  • 社評:中越南海問題如何才能真正和解?(2018/04/08)
  • 社評:安倍政府花大力氣建立反導系統的目的(2017/12/26)
  • 社評:從瓜達爾港看東南亞地區的戰略走向(2015/08/15)
  • 社評:新安保法案,是日本的機遇還是歧路?(2015/07/18)
  • 社評:馬航真相不明 全世界無法承受之重(2014/07/27)
  • 社評:打通克拉地峽的地緣戰略意義(2014/03/31)
  • 社評: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機制影響全球(2013/07/21)
  • 社評:近期南海爭端僵局與中國應對(2012/07/06)
  • 更多 >>  
      時政熱圖 更多>>  
     政要論語
  • 社評:中國可以平視世界 年輕一代挺起胸膛(2021/03/13)
  • 社評:習拜通話後 中美關係何去何從?(2021/02/17)
  • 社評:元首通話充分顯現中美關係的重要性(2021/02/21)
  • 社評:台灣參加WHA 胡錦濤誠意推動(2009/05/01)
  • 社評:溫家寳是打氣而非洩氣 看好香港(2009/04/14)
  • 社評:滿意度弔詭 馬英九要有改善魄力(2009/04/07)
  • 社評:經濟協議 馬與胡二人各做何想?(2009/03/05)
  • 社評:達沃斯論壇 中國給世界帶來信心(2009/02/01)
  • 社評:胡錦濤籲互信 軍方應提高透明度(2009/01/06)
  • 社評:胡六點是對台綱領文件 戰略調整(2009/01/01)
  • 更多 >>  
     人物評說
  • 社評:出席閱兵式 朴槿惠做出正確抉擇(2015/09/01)
  • 社評:大國均表支持 潘基文連任無懸念(2011/06/10)
  • 社評:救災效果不彰 菅直人再陷危局(2011/04/21)
  • 社評:蔡英文的兩岸論述走不出台獨心牢(2011/02/24)
  • 社評:蔡英文為什麼變了樣?(2010/05/27)
  • 社評:賴幸媛與大陸下棋 需合作博弈(2010/02/19)
  • 社評:國民黨政治人物應向胡志強看齊(2010/02/10)
  • 社評:鳩山施政理念 實在太大(2009/11/05)
  • 社評:陳水扁荒謬不悔改 台灣的不幸(2009/09/18)
  • 社評:馬英九絕非冷血 外媒左右輿論(2009/08/19)
  • 更多 >>  
     文化論衡
  • 社評:嚴格區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開發(2009/06/28)
  • 社評:蔡英文與陳水扁 激烈拉鋸民進黨(2009/04/10)
  • 社評:山寨文化興起與PK央視春晚省思(2009/01/30)
  • 社評:巴黎將拍賣圓明園銅獸首 國人憤慨(2008/12/03)
  • 社評:中國積極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01/29)
  • 社評:文化實力未彰顯 中國軟實力有限(2007/05/25)
  • 社評:沒必要擔心龍的形象令西方不安(2006/12/14)
  • 社評:和而不同 中國精神(2005/12/09)
  • 社評:成龍還不能退休(2005/10/07)
  • 社評:為何要重視香港迪士尼(2005/09/14)
  • 更多 >>  
     熱點回放
  • 社評:中國的太空心態(2005/10/18)
  • 社評:激怒中國是小泉的戰略手段(2005/10/21)
  • 社評:小泉對華的下一步動作是什麼?(2005/10/20)
  • 社評:解決東海氣田爭端關鍵是實事求是(2005/10/08)
  • 社評:太空,中國走向強國的挑戰之路(2005/10/12)
  • 社評:曾慶紅指出了香港的要害(2005/09/13)
  • 社評:新疆反恐決不能手軟(2005/10/04)
  • 社評:敲一敲馬英九遭槍擊假新聞的警鐘(2005/09/11)
  • 社評:消除西方對華歧見極艱難(2005/09/27)
  • 社評:“爭取拖”對民進黨有利嗎?(2005/10/11)
  •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