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放開入學年齡限制 并非鼓勵兒童提早上學

  據教育部通知,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各省統籌確定,也就是說,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學入學鐵定的截止日期。允許靈活處理小學入學年齡綫,并不是為了迎合家長對於“孩子早上學”的無盡執念,而是為了盡可能將可用教育資源與入學需求做好匹配;真正值得家長們討論的是,如何在符合法律規定、與本地區學位資源相匹配的基礎上,補充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彈性措施,給心理和智力情況允許的兒童提早入學的選擇權利。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小學入學年齡門檻再引關注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   “這是不是意味著,‘8月31日’不再是小學入學年齡的鐵定截止日期?我孩子今年9月12日才滿6歲,有機會入學嗎?”昨日,武漢洪山區學生家長劉女士急切地向本報咨詢道。   事實上,教育部從來都沒有文件明確規定“未 …【详细】

入學年齡“彈性”化還需細則配套

  張女士的女兒出生於2011年9月11日,到今年9月1日新學年開學時尚未到“法定”入學年齡,但她很想讓天資聰穎的女兒早一年讀書。奉賢區教育局幼教科科長趙銀鳳說,至少目前本市的小學招生政策尚未開這個口子,張女士的女兒想提早入學還不太現實。然而,昨天有消息傳出,在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 …【详细】

“自定入學年齡截止日”為何成新聞

  2月22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進一步明確,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   通知一出,引發廣泛關注,甚至被冠以“教育部新政”廣為傳播。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學入學年齡由各省統籌確定,并非教育部的新規定。早在1992年起施行的《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就明確指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详细】

給小學入學年齡“鬆綁”是務實之舉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裡面明確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也就是說,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學入學鐵定的截止日期了。   關於孩子的入學年齡的問題,家長與學校之間一直爭論不休。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綫上,想早點把孩子送入學堂,學校往往以孩子未滿6周歲為由拒收。甚至還有學校對差4天滿 …【详细】

入學年齡有彈性 教育更有溫度

  孩子上學年齡早一點好還是晚一點好,大家一直以來各執一詞,也都可以拿出不少實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為此有家長甚至不惜求醫生幫忙“催熟”胎兒進行剖宮產,讓孩子提前出生好趕上入學的早班車,還有人感嘆“遲一年上學,是最幸福的一年”;有人認為不必改,也有人大呼“12月31日,比較合乎情理”……   其實,這恰恰證明了一點,孩子的學習能力、自理能力乃至天賦都千差萬別,而一道“8月31日滿六歲才能入學” …【详细】

放開入學年齡限制更符合法律的要義

  當年8月31日年滿6周歲的兒童才能上小學,一直以來被視為法律的規定,應當說,這是個誤讀。《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這個規定的本義,并不是限制兒童入學年齡,而是對兒童接受國民教育權利保證的強制設計,即年滿6周歲的兒童,沒有特殊原因,必須上學。而反過來講,不滿6周歲的兒童有接受教 …【详细】

小學生一年級入學年齡不宜過早

  教育部2月22日印發的通知明確: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各省統籌確定。消息一出即引發熱議。   教育部新政,被輿論解讀為小學一年級兒童入學截止日將從8月31日改為12月31日。一直以來,小學一年級入學截止日期都是當年8月31日前滿6周歲,晚一天都不行。這個杠杠,出自於法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滿6周歲的兒童,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盡管8月31日的截止 …【详细】

趕早上學沒那麼重要

  以往讓家長們比較犯愁的問題是:8月31日是入學的“硬杠杠”。按照規定,8月31日前滿6周歲的兒童才可以上小學,晚一天都不行。這樣一來,很多9月出生孩子的家長就覺得不公平:9月1日出生跟8月31日出生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憑什麼9月1日出生就不能在當年上學?教育部的上述通知讓地方上有了一定自由裁量權,緩和了部分家長的焦慮情緒。   這些年,為了讓孩子早上學,許多家長可謂煞費苦心。有的為了讓孩 …【详细】

孩子晚入學,也沒什麼不好

  入學、升學季將至,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文件中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引發廣泛關注。事實上,這并不是什麼新提法。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回複新京報記者稱,這是依法重申現行制度和做法,教育部不會統一規定具體入學年齡截止日期。只不過這是教育部辦公廳在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通知中首次提及入學年齡。   盡管,教育部只是重申現行制度和做法, …【详细】

比入學日期更需“改進”的是教育觀念

  教育部提出入學年齡截止日期由各地統籌確定,立馬被解釋為:8月31日可能不再是鐵定的截止日期了。這樣的說法,不完全准確,因為各地的設置也可能繼續維持在8月31日。當然,也可能有些地方不再維持,就如今來說,似乎只能觀望。不過網友們則是積極得很,各種建言獻策:有人建議,12月31日作為截止日期最好,因為是一整年;也有人焦慮,各地不會維持原狀吧?還有人擔心,人性化的、彈性的截止日期有可能照進現實嗎? …【详细】

別把靈活入學理解成提前入學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够均衡、群衆擇校衝動強烈、“學區房”問題突出的地方,穩妥推進多校劃片,新舊片區變化要設置合理的過渡期限。此外,教育部還表示,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雖然會不會調整、到底怎麼調整,目前還是未知數,只是存在一個可能,但公衆還是表示出了極大關切。 …【详细】

入學年齡綫鬆動不是鼓勵提早上學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據此認為入學年齡綫有鬆動,意味著孩子可以提早上學。   如果把求學看作一場馬拉鬆比賽,那麼“幼升小”對應的就是從熱身到起跑。以往入場起跑的號碼牌發給誰很好判斷——出生日期在8月31日之前 …【详细】

入學年齡“一刀切”早該糾偏

  將8月31日當作小學入學的鐵定截止日期這種“一刀切”式的年齡界限,看似很“公平”,實際上它卻因缺乏人性化和靈活性,像一堵冰冷而僵硬的高墻,將一些實際上適合就學的孩子阻擋在校園大門外。為此,很多地方的孕婦為了趕在這個界限之前,即使尚未到預產期,也不惜做剖腹產手術,讓孩子將來能在6歲時如期入學。不難體察,如果這樣偏執地曲解法律,將其作為一道毫無通融餘地的“硬杠杠”,只能說是走到了法規制定初衷的反面 …【详细】

小學彈性入學制值得認真探索

  當前,小學一年級入學門檻是年滿六周歲的適齡兒童,截止日期規定在每年的8月31日。這就意味著,在兒童六歲時,1月到8月出生的具備入學資格,而9月到12月出生的只能等到下一年入學。由此導致兩個現象,一是部分六歲的孩子只能多讀一年幼兒園,被稱為“幼兒園複讀生”;二是有些家長為避免孩子幼兒園“複讀”而提前剖腹產,讓孩子出生在9月1日之前。顯然,無論哪一種現象,都難稱正常。   小學的入學年齡設定 …【详细】

入學年齡各省自定考驗執行智慧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據此認為上學時間有鬆動,意味著孩子可以提早入學,但實際情況并不一定如此。   各地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人們的生育意願與地方教育資源都不相同,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人口出生率增加,這些也都是 …【详细】

調整入學年齡應釋放“彈性空間”

  事實上,8月31日的入學日期設定,一直以來就存在爭議。一方面,贊成調整的家長認為,自己孩子如果出生晚了一天,就可能要比別人晚一年上學,這不公平;另一方面,不支持調整的人會認為,現行的教育模式,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入學規律,不管日期如何設定,總會有“早一天晚一年”的情況發生,還不如不改。   為什麼會出現爭議?根據當前我國的義務教育體系,規定就是8月31日前滿6周歲的兒童才能入學。由於這一 …【详细】

入學年齡添“彈性” 家長心態要理性

  2月22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即:8月31日可能不再是小學入學鐵定截止日期。此前有媽媽怕寶寶晚上學一年,甚至趕在9月1號前剖腹產。   這個新聞出來之後,有人說9月份出生的孩子可算是不用晚一年上學了,有人說你截止日期改到12月31日,也有那1月1號生的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