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孫亞夫答中評全文:什麽是兩岸現狀

2015-06-01 00:08:47
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中)在台北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孫偉倫攝)
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中)在台北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孫偉倫攝)
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中)在台北接受中評社專訪。右為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左為總編輯林淑玲。(中評社 孫偉倫攝)
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中)在台北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孫偉倫攝)
  中評社台北6月1日電(記者 孫偉倫)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在台北接受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總編輯林淑玲、記者孫瑋倫專訪,他從大陸對台政策的角度,說明兩岸關係當前的形勢與走向。孫亞夫在受訪時,特別針對當前台灣各界討論很多的“兩岸現狀”的意涵,做出最權威的說明。孫亞夫說,大陸方面認為兩岸現狀的核心內涵,是“大陸和台灣尚未統一,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而這個內涵,就是九二共識的基本內容,如果九二共識不被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基礎遭削弱、破壞,兩岸關係將陷入緊張,協商、交流和合作環境將限縮,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也將更困難。

  孫亞夫是在台北福華飯店下榻處接受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總編輯林淑玲約一個小時的專訪。以下是專訪內容全文:

  中評社:過去七年多,兩岸的交流以經貿交流為主,也就是先經後政,但多數專家學者認為經貿交流已經走到一個限度,兩岸政治對話已迫在眉睫,但這一步似乎有點困難,你認為要如何突破這樣的政治與心理障礙﹖

  孫亞夫:兩岸政治商談是要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政治分歧是長期存在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既如此就說明它解決起來有困難,大陸方面的提法從2008,特別是2009年以來,一方面希望能逐步解決政治分歧問題,同時又知道要談起來和解決好,會有很多困難,所以大陸的提法叫做:“為逐步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創造條件”,直到有朝一日能夠進行政治性商談,來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使兩岸關係得到全面發展。

  孫亞夫表示,六、七年過去了,這種政治商談並未實現,但同時在2012年以後,有一種民間的政治對話與商談,比如在2013年雙方智庫與專家學者辦了一個和平論壇,主要討論兩岸關係和政治問題。

  他表示,兩岸往後當然是要實現這種商談,真正解決兩岸政治分歧,但還有一段路要走。不過,接下來到底要怎麼辦,首先還是要理解甚麼是政治對話,甚麼是政治商談,要解決甚麼問題,這是很關鍵的。

  孫亞夫說,它主要是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政治分歧問題,這種問題在台灣社會、輿論、民眾與菁英人士中都不斷提出,就是兩岸政治關係問題、兩岸軍事安全問題;台灣涉外事務、參加國際組織問題。大陸方面長期來對這些問題都提出一些主張,從90年代初就開始,最有名的是江澤民在1995年1月所提的八項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就是談當下的政治問題,後來不斷發展,到2008年後,再到現在,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形勢下,大陸方面也在豐富化和系統化自己政治商談主張。

  孫說,大陸方面提的主張,應已涵蓋台灣社會提出的各種關切,但大陸有自己的提法,譬如可務實探討國家尚未統一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探討構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探討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也提出過在不違背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通過兩岸協商來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進行合情合理安排,都涵蓋了,但有一個理解很重要,就是要談的題目是什麼,不是一講兩岸政治商談就是馬上要和平統一,不要混在一塊說,就說不清,也不利於消除顧慮。

  孫亞夫說,2008到現在超過七年了,正式政治商談估計是很難舉行,且台灣局勢以後怎麼變化也不知,這種情況下,他認為第一是要理解;第二是民間繼續進行如何解決兩岸政治問題的探討與對話,交給兩岸專家學者與智庫,這樣是有意義的,例如三通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孫亞夫解釋,從1979年提出三通以來,到2009年才完全實現,為什麼兩岸關係一改善,兩會商談一恢復,就能達成有關直接通航的協議,就是因為有許多由民間進行的事前準備,或有關部門以其他名義進行的,在這20多年裡不斷被討論,所以一些細節要怎麼做,證件等處理方法等都被討論,一旦條件成熟,就達成通航的協議,所以這樣做還是有意義的。

  中評社:自從去年底台灣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後,兩岸學者專家討論最多的是民進黨有可能2016執政,多數人認為,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的可能性不高,而蔡英文又提出“維持現狀與兩岸和平發展”,你是怎麼看待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與維持兩岸現狀這之間的矛盾?

  孫亞夫:至於所謂的“兩岸現狀”是什麼?大陸方面提出過對現狀的看法,那就是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尚未統一,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就是兩岸現狀。兩岸現狀就是沒有統一,沒有統一還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能這樣說是有事實基礎、法理基礎,在台灣社會中也有同樣的看法。

 大陸方面對於如果九二共識沒有被認同,總的看法已一再表達過,在2012年台灣當局領導人選舉之前已表達過一次,就是兩岸關係的基礎被削弱或動搖,所產生的後果。現在大陸方面的領導人、國台辦負責人也都表達同樣態度,從現在情況來看,主要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問題,當共同基礎被削弱、破壞後,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在以往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是已得到證實的,

  舉例來說,在民進黨執政的2000到2008年間,一直沒有接受九二共識,就沒有兩會商談,所以可想像大陸方面對兩岸關係共同政治基礎有多看重。孫亞夫指出,大陸和台灣沒有統一,兩岸之間是什麼關係,如果還是一個中國內部的關係,那麼不管兩岸關係是快或慢,總的來講還是保持發展態勢和正確的方向。

  至於在每個具體的時間點上,還會發生具體的情況,就要根據屆時實際情況來處理,但估計來說,如果不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甚至還有主張台獨目標的時候,兩岸關係就有動盪不安的種子,會引起不安,兩岸關係就會緊張,協商會中斷,交流和合作的環境會受到限縮,接下來處裡涉外事務就更困難了。

  中評社:經過國民黨七年多的執政,兩岸關係有長足進展,不僅三通,最近連金門、廈門通水的第四通也箭在弦上,你怎麼解讀這七年的兩岸關係?

  孫亞夫:關於兩岸關係的長足進長,可以這麼說,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就是豐碩的,很多方面有突破性的,第一主要還是政治基礎上,即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上建立基本互信。這個意義主要還是為交流合作、協商談判創造好的氛圍,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二是兩會恢復協商,共達成21項協議和多項共識,對已達成協議和共識範圍內的兩岸交往、合作,做出制度化安排。第三就是兩岸三通,人民來往、貿易投資更加方便。第四是經濟合作制度化的進程開始,標誌就是ECFA的簽署。2008年較之前最大的變化與進步,主要不是貿易投資的擴大,而是經濟合作制度化的開始,雙方坐下來討論怎麼合作。

  第五、是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真正增進人民之間的直接來往,現在問大陸老百姓對台灣的感覺,就比較直接了;台灣老百姓亦同。還有是幾乎遍及所有社會領域之間,包括社會菁英、基層,都進行空前廣泛的交往,會增進彼此了解。還有就是一些涉外事務得到了安排,能為兩岸關係發展提供必要的氛圍。

  中評社:過去七年多可以說是兩岸大交流、大發展的時代,可以說成就不凡,在交流方面是否有進一步的規劃,另外在交流過程中,台灣社會也出現一些雜音,大陸方面是怎麼看待這樣的問題?

  孫亞夫:對於未來大陸方面如何規劃進一步的交流,真正意義上兩岸交往從兩岸同胞隔離狀態解除後開始,這麼多年下來兩岸關係發展大約需要四個要素,第一是政治基礎,即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第二是兩岸需要交流合作、協商談判,即兩岸關係發展需要途徑;第三是兩岸同胞要團結努力,這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動力;第四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必要條件,即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當台獨活動嚴重加劇時,將導致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大陸今後一定朝此方向做,其中包括共同政績得到延續和鞏固,協商要進行,不協商就無法解決問題,然後交流合作擴大深化,讓大多數台灣民眾都能了解兩岸要交流合作,現在看來這是比較重要的。

  至於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雜音,必須承認,兩岸交流合作可以有改進的地方,但現在被抹黑了。兩岸交流合作包括經濟面的合作,受益面應該是廣泛的,但被說成指圖利少數人,這是要注意的。同時當然我們自己也要來改進,針對受益面和獲得感能更充分實在,這也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對三中一青的關切,考慮中下階層、中小企業的需要,考慮台灣社會的南北關係、青年人問題,這些都是很早以前就提出的政策論述,現在感受更真切。

  兩岸交往經過一代一代,有28年,台灣社會結構在變化,世代接替,年輕人怎麼看兩岸關係,要怎麼有感,這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跟以前的世代還是不同。他到台灣有許多人對他講,他們對兩岸關係很有熱情,但跟自己的孩子講,他們都沒有感覺,這是很大的體會,從這個角度來想,整個認識會有新的變化。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