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鄭文燦答中評:希望兩岸朝向共好的方向

2018-01-23 00:20:49
中評社桃園走親採訪團隊,在桃園市政府十二樓貴賓室專訪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中評社 黃文杰攝)
鄭文燦談到桃園市政,侃侃而談。(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走親採訪團隊,在桃園市政府十二樓貴賓室專訪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中評社 黃文杰攝)
市府新聞處處長張惇涵(左)、主任秘書翁世豪。(中評社 黃文杰攝)
鄭文燦向中評社採訪團分析兩岸關係。(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走親採訪團隊,在桃園市政府十二樓貴賓室專訪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1月23日電(記者 黃文杰、梁雅雯)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接受中評社採訪團隊專訪提到,台灣低薪化的問題要解決,特別是大家如果說得聳動一點是青年貧窮化的問題,他曾當面向蔡英文提過,她會聽得進去,“相信她理解我在說什麼”。提到自己的未來,鄭文燦則強調,做好做滿連任,別無懸念。

  台灣中評社2018縣市走親系列,首站到桃園市,1月18日、19日兩天,分別採訪復興區角板山梅花季、303新溪口吊橋、泰雅故事公園及溫泉足浴、石門水庫秘境風景,專訪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第二天參訪桃園捷運公司及桃園機場捷運營運,下午參訪全台第一個成立的青年事務局,瞭解青創指揮部及安東青創基地。桃園走親由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率團,成員包括總編輯林淑玲、桃園特派員黃文杰、記者梁雅雯。

  鄭文燦在桃園市政府十二樓貴賓室,接受中評社採訪團隊的專訪,陪同還包括市府新聞處處長張惇涵、主任秘書翁世豪、新聞聯繫科科長李良文等。

  中評社總計提出十多個題目,包括桃園慈湖兩蔣園區存廢?如何推動兩岸城市交流?以及鄭文燦及林佳龍等民進黨地方諸侯的競合關係等,訪談時間60分鐘,鄭文燦侃侃而談,對於“選不選“總統”?”等敏感話題,也沒有閃躲迴避,部分市政建設成果,則提供書面資料參考,以下是專訪主要全文:

  中評社問:桃園的景點在海外,尤其是大陸地區,最有知名度的應該是慈湖與頭寮的兩蔣園區,但面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市長就政治、歷史與觀光的角度來看會怎麼做,取得平衡點?又如何處理兩蔣園區的存廢?

  鄭文燦答:促轉條例原來目的是讓威權時代對人權迫害的歷史能夠調查清楚,釐清真相,從中記取教訓,讓民主轉型之後,讓人民覺得可以平反,撫慰與彼此珍惜,更加團結,整套促轉條例精神在這裡,有轉型經驗國家像南非成立真相委員會,主教屠圖講過最有名的話:“沒有真相,沒有和解”。

  台灣過去包括:景美看守所、新店軍人監獄,連我們“立法院”總召柯建銘在青島東路辦公室以前還是拘留所。把這些歷史加以還原,綠島現在也有人權紀念園區,“總統府”設立人權委員會等等,西班牙佛朗哥時代被視為獨裁者,怎樣把這些權威崇拜意象適當處理。

  我個人認為,促轉條例重點在於追求真相、尋求和解,不在於“去蔣”,“去蔣”又把它窄化成為拆銅像,事實是“去蔣”目的在於檢討蔣介石的功過,卻被窄化成拆銅像,這是把辯論窄化了

  至於兩蔣園區,分兩大部分,一個是慈湖跟頭寮陵寢,是由“國防部”慈湖大溪陵寢管理處來管理,一個是市府風景管理處來管理,負責慈湖遊客中心、後慈湖以及兩蔣紀念雕塑公園的管理,這是當年呂秀蓮擔任桃園縣長成立,主要是很多學校進行更新,銅像沒地方去,把這些銅像集中起來。

  當時稱呼“兩蔣”,在當年聽到蔣公要立正的年代,國民黨要把兩位蔣“總統”稱“兩蔣”,心裡其實並不舒服,但是後來就習慣了。

  呂秀蓮當桃園縣長成立紀念雕塑公園,到了我當桃園市長,各地陸續有拆銅像情況,只要是政府移送就接受,個人拆銅像不管,陸續又接收更多銅像。

  以我了解,若把銅像當作觀光財,從歷史文化意義來看,銅像已經脫離權威崇拜,也不再有政治圖騰的味道,純粹把它當作歷史留下來的一部分,地方居民也是從觀光角度來看,因為有很多大陸觀光客來看慈湖,也參觀兩蔣園區,不管自由行或團客都蠻多,每年超過百萬人來看,我當時就宣布說,基於上述考慮,兩蔣園區基本上沒有做調整,我們在旁邊蓋了大溪分局,會加強附近治安與交通,觀光客真的蠻多,也希望把景點管理好,

  學校銅像部分,可以由“教育部”做統一處理,當時設置銅像也有一套辦法,學校銅像要怎樣處理,應該有一致化處理。我是有公開講,政府部門若有整修,可以把銅像移除,不是刻意針對拆除銅像去處理,但是有些地方要尊重居民的感情,比如說榮家眷村國宅,認為這是歷史記憶一部分,處理轉型正義也要尊重不同的歷史記憶,這部分覺得可以不去改變比較好。

  至於路名要不要改名,就很麻煩,中正路、中山路、經國路很多,復興區以前名稱叫角板國小,就是被改成介壽國小。我是覺得人民使用成為習慣,路名、地名、校名也不再具有強烈政治意味,這部分這跟促轉條例無關,不需要改,已經約定成俗,要怎麼改?歷史留下來就當做歷史一部分。

  至於去除威權崇拜跟政治圖騰,因為條例是“促進”並不是“清算”的法案,台灣社會的進步應該透過更多的理解促進更大包容與團結的方向,我是基於這個理由去處理促轉條例,可能我講的跟現在做的不太一樣,事實這樣做會比較好

  中評社問:兩蔣園區涉及“國防部”的管理,怎樣看?尤其儀隊是觀光客最想看。

  鄭文燦答:因為陸客來也不是去膜拜,他們對台灣的瞭解是有點落差,認定“這是蔣介石的軍隊到台灣”,對很多台灣年輕人來說,那個時代都已經結束,這認知有很大差距。兩蔣陵寢是屬於卸任“總統”安排的問題,還是要由中央、“國防部”去審慎處理,這由警察來保護不是很合理,由警察來管理兩蔣陵寢覺得不是很合理,但是我們歡迎大陸觀光客繼續來慈湖參觀,也希望參觀大溪其他景點“這個立場不變”

  促轉條例不會讓慈湖頭寮消失,兩蔣園區也不會消失。

  中評社問:是否會改變?

  鄭文燦答:陳水扁時代有提議有討論,有人提議撤除憲兵,還有提議由蔣家自聘保全,甚麼建議都有。

  中評社問:如果從市政府觀點,是應該維持現狀?

  鄭文燦答:卸任“總統”的安排處理不應該是地方政府的權責,兩蔣陵寢的管理方式是否要改變要由中央來決定,目前當然是由“國防部”慈湖管理處來管理,很多人也是看憲兵的儀隊交接,我們並沒有主張要改變,尊重中央的安排。

  不過我要補充的是,蔣介石“總統”的年代是喜歡來大溪,大溪有蔣公行館、公會堂、武德殿,舊曆史建築加以改裝,現在變成我們木藝生態博物館,慈湖以上,包括角板山賓館是“救國團”,沿線許多建築已經改裝,變成歷史文化與適合遊客使用,後慈湖過去是威權象徵,現在也開放,是從觀光角度處理,大體是希望從歷史文化觀光角度來處理,不要從政治角度來處理。

  中評社問:市長擔任桃園市長三年多來,就我們了解,幾乎是全年無休,每天都有十多個行程,跑遍桃園各角落,對桃園應該是非常非常了解。想請教市長,如果是外地人來桃園觀光,你建議他們桃園那些地方一定要去看看?

  鄭文燦答:桃園最大特色就是,文化多元、景觀多樣,兼具傳統與現代,有山也有海,電影拍片來桃園取景,就覺得很方便,什麼景都有。來桃園一定要看的景點、一定要走的地方,一般人來就是休閒農場、shopping mall、觀光工廠與永安竹圍漁港,這些是傳統景點。

  桃園一定要看的就是“大溪老城區”,不只是老街,還包括中正公園、木藝生態博物館、和平中山老街,過去淡水河的河運陸運到渡船頭,這是重要的歷史場景。

  第二要看就是,客家區的龍潭大池,看看茶香及三坑老街,這裡是百年來客家聚落。第三是石門水庫,景色環湖公路楓一年四季不同風景。第四是虎頭山生態公園,我們在這裡做了很多生態步道,加上孔廟、桃園忠烈祠,就是舊日本神社。第五,南崁溪與老街溪的親水公園都值得去看,這裡有親水綠帶值得一看。第六,濱海就是竹圍漁港、許厝港濕地、永安漁港到白沙岬燈塔,桃園觀光工廠有27家,接下來桃園還有農業博覽會,常態化建設。

  北橫沿線很多段落,好比溪口吊橋、羅浮風景區、小烏來風景區、到拉拉山風景區,這裡有自然、人文以及生態,桃園觀光旅遊其實蠻多元綜合,假日很適合來桃園一日遊,機場捷運平常有聯外功能、北桃通勤功能、還有就是假日旅遊功能,假日比平日多1萬人,歡迎坐機場捷運來桃園旅遊,就看你喜歡哪種旅遊。

  中評社問:我們知道市長對兩岸關係相當了解,目前兩岸官方交流已經停滯,但民間與城市交流依舊,像台北與上海就有雙城論壇,市長對桃園市在兩岸城市交流方面是否也有想法?

  鄭文燦答:城市交流可以分享城市治理經驗,其實我們跟上海也有很多交流,當然還沒有到首長互訪的論壇層次,一般訪問團來很多,我們也有很多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基地在桃園,大陸也有設廠,我們又是國際機場所在地,桃園機場到大陸主要城市幾乎都有航班,我們也是交通樞紐,對我來講,當然希望兩岸朝向共好的方向,對大陸對台灣都要好的事情才要做。

  中評社問:希望跟哪些城市進行交流?

  鄭文燦答:以前有討論過“渝桃論壇”,重慶與桃園論壇,當時我不是市長,在我上任後,辦過桃園與香港的雙城論壇,香港還來三個局長,是有關機場城市論壇,未來希望跟上海、蘇州、深圳、天津都值得交流,這些城市都發展很有特色,若就城市治理交流,我覺得是可以,像上海虹橋樞紐區的治理經驗就很值得我們參考,他們發展腳步是很快。

  中評社問:是否去過上海?

  鄭文燦答:我有去過,不過當市長以後都沒去過

  中評社問:當桃園市長之後是否去過香港?

  鄭文燦答:也沒有,但有過境,是前往荷蘭過境香港,當地有做安排見了一些人,但沒有公開,嚴格來說,選上桃園市長之後沒有去過香港與大陸訪問過。

  所謂的“兩岸共好”,經貿問題要尋找互利,蔡英文說主要目標是維持現狀,遵照“中華民國憲法”來處理兩岸關係,對於兩岸之間曾經簽署過的協議,基本是尊重,蔡英文的說法其實就是現狀,沒有否定現狀,也沒有否定過去的協議,蔡英文上任一年半所表達善意也很清楚,

  中評社問:桃園主要推動兩岸交流有哪些?

  鄭文燦答:我們有兩岸小組,聘請很多學者顧問與台商協會重要會長,好比林榮德雖然是國民黨籍,但是也聘為顧問,好比葉春榮也提供我們一些意見,連國民黨卸任“立委”朱鳳芝也聘為顧問,張五岳老師也是,給我們政策建議。

  文化、教育、農業、客家、體育都繼續交流,去年市府各單位到大陸交流12次,大陸城市來桃園交流也有72次,桃園去年也承辦海基會台商端午聯誼。

  兩岸城市交流不是我們設限,是北京政府單方面設下障礙,不讓我們副首長以上官員去訪問大陸。以民間交流為例,我們桃園航空城棒球隊也到大陸拿到冠軍,領隊就是我,桃園市國樂團也到大陸,我也是領隊,“除了領隊都可以來”,天津國劇團上次來桃園,我也是全程參加,常態交流覺得都不是壞事,兩岸交流是開放也是鼓勵。

  上海虹橋樞紐區很值得桃園參考,因為整合機場高鐵捷運(地鐵),整合度很高,這個發展經驗當然值得參考,天津也是一樣。

  中評社問:桃園有這樣的空間進行這樣整合?

  鄭文燦答:航空城計劃要把交通變得更便捷,讓航空城聯外系統更健全。

  中評社問:“行政院長”賴清德、台中市長林佳龍及您被稱為民進黨新天王,怎麼看中生代間的競合關係?對自己的未來有何想法?

  鄭文燦答:蔡英文當選就代表了世代交替,所以賴清德出任“閣揆”也是必然的,其實賴清德跟蔡英文年紀差不多,只差一歲而已,我覺得台灣民主政治輪替已成為常態,但輪替如何把執政的責任能夠扮演得更好,這就是挑戰。

  因為蔡英文選擇讓賴清德擔任院長,代表信任也代表責任的賦予,就是他必須做出成績單,只有做出好成績才能贏得每次的選舉,每次選舉都是一個執政的考驗,當然地方執政有地方執政的考驗。

  要說賴清德會不會想得很遠,在民進黨的歷史經驗,過度的競爭帶來的結果都是不好的,這是我的看法,常常說競合好像先有競爭才有合作,其實要先有合作的概念,合作有很多意思,就是說要學習對方的優點,欣賞對方的優點。政治人物有時候要當一個正常的人,不要因為從政扭曲了人性。

  中評社問:賴清德和蔡英文現在很競爭嗎?

  鄭文燦答:他們兩個是很信任。

  中評社問:你認為他們兩人是一個高度競爭的關係嗎?

  鄭文燦答:不會,因為畢竟蔡英文所代表的世代交替,配合賴清德擔任“閣揆”事實上是把世代交替的意義完成了,第一次執政所培養的那些政治明星幾乎都退到第二線了,你看呂秀蓮、游錫堃、蘇貞昌、謝長廷(現任駐日代表)幾乎都退到第二線了。

  中評社問:怎麼看陸續有些民調,包括前陣子“新台灣國策智庫”做的民調也認為說,現在看好蔡英文下次當選的支持度不高,反而賴清德出來選2020支持度比較高。

  鄭文燦答:改革的成敗當然由“總統”概括負全責是一定的,不過,我是覺得“總統”和院長應該是一體的,民調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同一個執政團隊,去細分誰高一點不會有太大的意義。

  賴院長如果做得好,當然蔡英文民調會跟著高,如果賴做得不好,那蔡英文民調也不會高,我覺得“總統”和院長角色不同,但是民調是連動的,去細分誰高誰低,現在來看是意義不大。

  中評社問:舊四大天王時代四個人競爭非常激烈,現在這些中生代間,特別是賴院長已經上到院長的層級,如何看待你們之間的競爭?

  鄭文燦答:我是真的比較沒有從這個角度去看,像我跟林佳龍市長,我大概20年來也沒跟他吵過架,從大學到現在為止,1985年到2018年已經30年了,雖然不同工作上的位置,但沒吵過架。

  我當市長也跟林佳龍提議弄個雙城論壇,我們叫做中桃論壇,一次在台中,像上次在台中談的是青創,一次在桃園,像上次桃園談的是產業,互相互補,我跟他說像航天工業,這裡有華航、長榮還有中科院,你們那裡有漢翔,所以航天工業的重鎮就在桃園和台中。

  比如說智慧機械,台中有智慧機械的聚落,桃園設備製造商很多,這邊有互補性,比如說台中市是一個區域治理的重心,中台灣的中心,桃園市是桃竹苗的重心,都有一些特色,連台三線也是從桃園龍潭到台中東勢。

  中評社問:不過大家都認為說你們遲早在選“總統”的路上會遭遇。

  鄭文燦答:我沒有想過選“總統”,真的真的。

  中評社問:先連任再說?

  鄭文燦答:做好做滿連任,別無懸念。

  中評社問:現在的蔡英文、賴院長民調都不是很高,還有最近的民調說,民進黨的支持者最挺賴、蔡的,大概就是年紀偏高、學歷偏低,您作為民進黨執政縣市重要的縣市長怎麼看這個現象?民進黨怎麼去處理?

  鄭文燦答:我是有提醒行政團隊說,執政要兼顧各種價值,比如說要兼顧勞工權益和經濟發展,兼顧建設和環保,這些平衡感要把握好,當然有些誤會是來自於,比如說勞基法修正造成一部分勞工團體和年輕人認為是否照顧勞工政策打了折扣,裡面有些確實是誤解。

  確實新版勞基法目的也是落實週休二日,在立法的時候容許了一些例外的狀況,比如七休一規定的調整還有歇息輪班間隔11小時的調整,我覺得那個部分“勞動部”應該要嚴格限縮,不要讓例外變常態,因為大家擔心的是過勞,擔心的是薪資減少等。

  我覺得要克服這些問題只有讓低薪化的問題要解決,特別是大家如果說得聳動一點是青年貧窮化的問題,我覺得必須在薪資、住宅、教育、社福、生育等政策下政府要投入多一點,讓年輕人感受到溫暖和照顧才能扭轉回來。我覺得未來行政團隊重點要放在這邊。

  中評社問:這些有沒有當面跟蔡英文建議過?

  鄭文燦答:有啊,我是有話直說。她會聽得進去,相信她理解我在說什麼,我都有當面跟她說過。我認為這次修正固然解決了一些問題,也留下了一些問題,解決一些問題是說的確給予了一些彈性,留下的問題是說這些彈性如何合理細緻的規範,不要讓例外情況擴大。

  另外就是說部分勞團和年輕人有所誤解,那她需要去化解,更核心的問題就是低薪的問題,如何讓薪資成長應該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台灣在發展的門檻就是薪資停滯,15年來台灣薪資都是停滯的。

  就用15年前的薪水和15年前的房價,跟現在的薪水來比就知道,到底薪水有沒有增加;薪資成長趕不上房價物價,所以台灣面對成長停滯的問題,如何讓未來經濟成長的動能能夠回饋所得的增加,我覺得這是轉型最大的困難。

  我們要讓勞動報酬率高一點,這是台灣的問題,否則為了一個3萬元的說法就吵翻天了。

  中評社問:你覺得現在“行政院”端出來的東西有看到能滿足這樣的政策目標嗎?

  鄭文燦答:有效果,但是需要一點時間,可是我們現在都希望特效藥,這個薪資成長沒辦法變魔術。

  中評社問:有些人認為特別是觀光產業,陸客減少,一年少了幾百萬陸客,把觀光業營收、勞工報酬拉低下來。

  鄭文燦答:因為陸客減少,飯店會用削價去競爭更少的觀光客,所以當然收入會減少,陸客當然也是一個觀光收入的重要來源,這是其中一項,但不是只有陸客這項。

  要靠陸客救台灣經濟我是覺得不可能,就算北京想統戰他也應該沒辦法,他也沒這個想法,因為陸客畢竟佔整個 GDP比例不太高。

  中評社問:青年貧窮化會影響到2020大選?

  鄭文燦答:青年低薪的問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不是短期產生的問題,這個問題並不是蔡英文上任這一年半形成的,而是過去長期累積下來的,簡單說有沒有更高品質更高報酬的工作,這些工作有沒有被創造出來。

  但是我覺得我們的政府可以有更強的政策來導引,比如說加薪或者雇用員工多一點,那我們在租稅上給予鼓勵這是可以的,奧巴馬時代也有這個政策,企業促進就業可以減稅。
電腦版移動版